/ 中存储网

贵阳经开区:打破“枷锁” 释放创新活力

2016-08-28 20:23:18 来源:贵阳日报

打破“枷锁” 释放创新活力

——贵阳经开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加快转型观察

主动适应和引领新常态,不断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发展主战略……

已经走过24个年头的贵阳经开区,曾经在全省创造了多个率先发展;如今,贵阳经开区正坚持在速度与质量并重中创新发展,加快打造成为贵阳经济转型升级的先行区。

从贵阳经开区提供的一组数据,我们就不难发现其创新活力的强劲释放——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在全省、全市占比分别达到1/5和1/2;建成全省第一家“海智计划”工作站,人才资源总量近5万人,产业人才达4.3万人;在全省第一家成立科技村镇银行——贵阳小河科技村镇银行,在全省第一家以县级平台公司发行企业债券;

截至2015年底,经开区大数据产业规模总量220亿元,约占全市总量的24%……

变革基因:只有挖不尽的潜力,没有创不出的效益

成立于2001年的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前身是国营朝晖电器厂和国营朝阳电器厂,是经开区三线建设时期留下的军工企业之一。

建厂之初,根据航天电器的设计产能,只能实现2亿元的年销售收入,而如今这里却实现了年销售收入近8亿元。这一切,在该公司科技发展部副部长刘选看来,只有挖不尽的潜力,没有创不出的效益。

走进生产车间,刘选指着正在生产的一颗颗“麻花针”告诉记者,不要小看这样的针,它的直径只有0.28毫米,但是工艺却十分复杂,是航天电器的核心技术之一。三年前,航天电器进行自主研发设备,加快建设“麻花针”的自动生产线。“现在,我们的‘麻花针’自动生产线已经投用。同样的时间内,过去60个工人只能生产100万件针,现在通过自动生产线,工人不仅减少了一半,而且能完成生产300多万件针。”刘选说,不仅如此,在自动化生产线车间里,还可通过数据采集的方式,让各个设备运行情况一目了然。

“我们的自动化生产线,还可以对产品质量进行在线监测。当一颗‘麻花针’生产出来后,就会经过这套系统进行自动识别,如果发现质量不过关的产品,它将自动筛选后归入到淘汰区域。”刘选说。

贵州航天电器的发展思路,正是贵阳经开区打破土地制约“枷锁”,挖掘企业发展潜力的一个缩影。

多年来,贵阳经开区充分发挥工业发展专项资金的带动作用,通过加大投入、项目支持等措施,挖掘企业潜力和产能,促进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今年以来,该区已组织企业申报2016年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专项资金的项目达27个,并积极帮助47户企业完成了转型升级“一企一策”方案。

“目前,我们正在与德国西门子公司合作,进一步提升我们‘麻花针’生产线的智能化水平,力争早日实现通过数据分析,指导公司的生产计划和产品创新。”刘选说。

转型密码:激活发展新动力,培育经济新业态

这几天,贵阳货车帮与华泰保险联合推出的全新保险“稳赚保”正式上线,这是货车帮瞄准货车后服务市场的又一次创新。

2014年进入贵阳经开区的货车帮,凭借大数据接通“信息链”,解决“车找货、货找车”的市场痛点。目前,整个平台已经聚合200多万名司机会员、40余万家货主,成为全国最大的货车综合服务平台。

在互联网时代,经开区深知抓住大数据,就是抓住未来发展新机遇。只有打破“地域空间”的束缚,才能实现“资源要素”的集聚,助力区域以点带面的转型升级。

“目前,我们正在帮助货车帮积极向国家有关部委申请第三方支付、保险公估等互联网金融资质的办理。同时,已协调货车帮与贵阳银行、贵州交警、贵州高速、贵州轮胎等单位合作,助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经开区管委会派驻货车帮工作干部叶国强说。

作为贵州重要的开放创新平台之一,在贵阳打造创新型中心城市的大格局中,经开区肩负着带头实现跨越发展的使命。

为此,经开区主动培育新动力、发展新业态,以货车帮为龙头,围绕其产业链条,加快做好“互联网+物流”产业这篇大文章,为全市经济转型走出一条示范性的道路。

如今,就像淘宝、京东商城一样,随着货车帮的货主和车主这两个基数不断增长,其衍生出来的金融、保险、二手车买卖等多种增值服务正在快速成形。

“今年以来,货车帮通过深耕车辆后服务市场,目前新车、二手车交易已经全面上线。同时,为货主和车主量身定做专属金融产品,网上商城、保险业务、ETC代缴代扣等业务也在陆续展开。”货车帮总裁罗鹏说,未来,货车帮将凭借之前建设的全国公路物流信息安全交易平台以及庞大司机社区,打造基于大数据物流风控体系下的供应链金融闭环。

创新路径:构建“双创”生态体系,激发大众创新创业活力

In One创业咖啡馆创始人梁紫绮,两年前从韩国留学回来便开始自己创业。如今,她的咖啡馆已达800平方米,在贵州大学校园内已有一定知名度。

“去年,我在经开区举行的一次创客路演活动中,获得了50万元的意向投资,对于我们这样的创业者,不仅需要资金上的扶持,更需要创业路上的引路人。”梁紫绮说。

为当好这样的引路人,经开区可谓煞费苦心。

经开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出台了首个关于孵化器的管理办法——《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管理办法》,建成省级“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小孟国家生态工业园区装备制造产业孵化器”,形成了军民两用技术转移、3D打印公共技术、项目融资、装备制造公共检测、孵化器信息管理五大服务平台。

同时,经开区搭建了勤邦云栈、六度创客工场等创新创业平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初步形成。此外,还积极整合贵州大学、省农科院、贵州科学院等社会科技资源,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

创新创业成败与否,与资本运作息息相关。为此,经开区通过设立小河科技村镇银行,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信贷支持,目前已为93家企业提供贷款30487万元;以新能源、新材料、高新技术等产业为投资方向,与省风投公司设立了资金规模为7480万元的经开创业投资基金,为9家初创期和成长期阶段的企业投资2852万元;成立以科工公司、鑫荣担保公司、贵阳银行、经开创投公司等共同参与的“四台一会”机制,对区里的中小企业进行信贷支持,目前已为66家企业提供贷款14700万元……

据统计,仅在去年举行的“云上贵州”大数据商业模式大赛上,进入决赛获单项奖的经开区项目占到总数的近一半。贵阳大数据服务外包示范基地、智能车联网产业园项目、贵州3D打印技术创新中心等知名项目,已经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预计到2017年底,经开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将达到700亿元以上,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0亿元以上,规模经济总量达到1000亿元以上,成为千亿级的开放创新平台。

记者丨杨丰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