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探索

2022-05-11 00:43:54 来源:金融博览财富杂志

商业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探索

作者|郭宏杰「中国工商银行投资银行部」

提要:

商业银行需要借助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和提升传统对公业务优势,打造新时代核心竞争力。

未来,数据资产的重要价值将逐步显现。

实践层面,已有机构在“数据银行”和“数据资产估值”的研究上迈出了步伐。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数字化转型推动金融生产方式和治理方式的变革,提升金融服务的适应性、竞争力和普惠性,是商业银行下一阶段转型发展的重点。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商业银行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深水区,也是商业银行巩固和提升对公业务优势、应对挑战的必然选择。

数字化转型是大势所趋

当前全球经济呈现“两低三高”态势,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发展结构、增长动能进入转型升级攻坚期。同时,作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引擎,数字经济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全球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

新形势下,银行业对公业务面临两方面挑战。

一方面,外部环境变化加剧银行发展的压力。宏观层面,我国经济韧性强,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变,但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行业层面,竞争日益激烈,金融机构对优质资产和客户的竞争加剧、净息差两端承压,在低利率环境和减费让利政策指引下,银行利润空间受到压缩;而金融科技公司等新兴行业参与者积极布局银行价值链中以对公业务为代表的高盈利水平环节,外部竞争压力增大。

另一方面,银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难以满足新形势新需求。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改变对公客户行为和需求,创造众多全新商业场景与模式,对银行传统金融服务模式提出挑战。

面对挑战,商业银行需要把握数字化发展新机遇,借助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水平,巩固和提升传统对公业务优势,打造新时代核心竞争力。

发展现状:起步较晚,推进速度较快

相较于零售业务数字化,银行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起步较晚,但整体推进速度较快。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企业数字化已经从孤岛式的线上化和信息化转向企业内数据整合、企业间互联互通的新阶段。大型银行的数字化发展整体上完成了从手工到电子化、从电子化到信息化的迁移升级,目前正处于以数据、技术双要素为驱动,对银行业务模式与管理模式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重构的新发展阶段。银行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也经历了包括以运营效率提升驱动的流程线上化、以业务赋能和客户需求驱动的数字化、以科技驱动的商业模式创新三个阶段,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无论是在局部的、结构性的创新中,还是在全局、生态化协同的创新转型过程中,银行对公业务的数字化转型依然还有一些提升空间。例如,在小微企业贷款业务中,尽管通过智能模型实现大量线上化投放,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效率、普适和客户体验等问题,但贷后管理模式需要做相应调整,否则风控手段边际成本较高,或将影响普惠业务的可持续性发展。在创新效果评估中,存在“基本以直接收益评价结果,不太重视分析其在长远发展格局中的间接收益、品牌价值、社会效益”等问题。在业务创新和拓展方面,存在产品和服务模式雷同,扎堆和“运动战”现象;在客户需求洞察、响应和敏捷协同等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

转型实践及相关业务探索

相关研究显示,成功实现对公业务领域数字化转型的银行能够实现两位数的收入增长,成本收入比下降达20%,并实现高于同行10%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更重要的是,率先抢占数字化领域的市场份额,能够构建出新时代的“护城河”。

●创新聚焦四大领域

为应对挑战和提升业务效率及客户满意度、助力收入增长,国内外不少银行正从四个方面入手,推进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

第一,通过差异化多渠道覆盖,加强客户关系。利用基于需求的客户细分实现差异化覆盖;创建具有大量接触机会的全渠道模式;持续推进场景开拓,推动数字化服务嵌入合作方平台。面向具有产业场景、用户流量的优质企业或机构客户,注重强化合作共建平台的能力,通过API实现客户流量的共享,互相引流。

第二,构建先进的跨产品及场景的平台,集成各类产品或服务到客户价值链中。通过平台化、生态化、开放化三个层面工作,集成各类产品和服务、为客户量身定制“一站式服务”,提升客户满意度并实现收入多元化,并设法将产品和服务集成到客户价值链中。

第三,通过端到端流程优化,提高客户满意度。以客户为中心改变或重塑核心业务流程,借助全面数字化实现低成本交付卓越服务、降低监管成本,应用AI等技术提升运营效率。

第四,加强高级分析能力,将高级分析嵌入到价值链的每个环节。搭建或改善数据基础架构和治理;建立内部高级分析能力,并将其应用于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实施可拓展案例并推而广之。

●对公领域数字化探索实践

国内外不少头部银行都在推动对公领域数字化变革,把数字化发展视作未来战略规划的关键指引和方向。

例如,某银行自2019年开始,加速交易银行系统建设步伐,以系统集成和产品集成为切入点,利用线下网点和线上渠道构成的庞大服务网络,服务以核心大企业为中心、涵盖上下游中小企业在内的产业链客户群,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化智能化金融服务。某银行与核心企业、电商平台、物流服务提供商各方建立广泛的系统直连,充分利用内外部数据,构建供应链金融数字化风控模型,形成立体化、场景化的企业信用画像,并基于此创新打造供应链场景化数据贷产品。通过这种模式,该行摆脱了核心企业授信规模与意愿的限制,实现了直接对产业链上下游中小微企业授信。在数据和技术赋能下,该产品在2020年实现了超百亿元的授信规模。

一些金融科技平台公司或初创企业正在对公业务数字化领域蓄力、布局。例如,有金融科技平台或初创公司借助平台为供应链各参与方提供包括数字化采购、发票管理、融资、支付等在内的金融与非金融服务,其核心要义在于积累广泛的B端用户,同时利用数字化、便捷化的服务成功切入到供应链金融模式中。

一些咨询机构已应需提供银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研究和咨询业务,并开发了系列工具和模型,推出了系列培训课程。

未来转型方向

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商业银行对公业务发展的必然选择。展望未来,商业银行成功进行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需要关注以下六个方面。

●加大数字化创新能力建设

基于数字化、专业化、生态化、体系化原则,全面深化营销体系、管理机制、服务能力、风险管控、生态场景五个方面的数字化创新应用。具体包括:构建一体化客户服务数字营销体系,打造横纵关联、开放一体的数字管理运营机制,加大对公金融产品和服务的数字化创新力度,筑牢数字风控新屏障,构建多元化数字生态体系。

●发力特色转型

各家商业银行的发展历史不同、定位不同、科技力量不同,发展的最优路径必然不同。每家商业银行应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策略,探索出一条既能发挥自身优势,又能巩固提升优势、打造新的核心竞争力的数字化转型道路。

●增强系统观念,把握好节奏和平衡

商业银行的体量在中国金融系统中占据绝对优势。因此,在制定数字化转型任务目标时,需要增强系统观念,统筹谋划和推动扩总量、优服务、调结构、防风险等,在综合平衡中实现整体提升。还需要加强对经济及行业发展趋势的研判,掌握好需求和供给的平衡,把握好业务推进的节奏,审慎做好投融资布局,提高风险防控的整体性、前瞻性和有效性。

●研究探索基于数据资产的新型经营内容和业务模式

银行在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高质量权威数据,包括客户交易和信用评价等内部信息数据,以及产业的生产数据、政府的社会公共数据、国内外同业的数据等外部信息数据。

一方面,基于数据分析,形成新产品、新业务、新模式,是数字金融创新的重点内容。例如,搭建风险信息服务平台,整合内外部多方权威信息,提供工商经营信息、风险探查、电信网络诈骗等智能风控服务,切实帮助客户提升风险管理和监管合规水平。

另一方面,研究、开发基于数据资产的新型经营内容,是进一步发挥数据资产价值、激活数据要素潜能的重要方向。例如,优化企业级数据资产管理体系,深度参与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稳妥开展数据合作共享,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广泛引入优质外部数据,打造覆盖营销、产品、运营、风控、决策等板块的智能化数据产品体系。

未来,数据资产的重要价值将逐步显现。探索实践层面,已有机构在“数据银行”和“数据资产估值”的研究上迈出了步伐。隐私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推广也为稳妥开展数据合作共享提供了支持。

●推行敏捷协同工作方式,调整人才管理模式

在数字化转型中,为实现对公业务高收入增长、保持良好风控水平、持续提升客户体验,落实“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商业银行需要加大推行敏捷工作方式力度,以强化部门协同、在资源配置和绩效考核方面取得突破。

随着对公业务数字化转型发展,商业银行还需要锻造四种能力:对国家战略重点产业体系演进趋势、产业生态升级态势的深刻洞悉能力;对客户需求的敏锐洞察力;服务客户的精准响应力;协同奋进的强大凝聚力。相应地,商业银行需要调整人才管理模式,注重引进和培养金融、科技、数据复合型人才,积极引入数字化运营人才,开展人才识别和价值匹配,提升人才生产力。

●区分对待新入局者

金融科技平台或创业公司进入对公业务领域,在给银行带来冲击和挑战的同时,其产品或服务创新也给银行带来了创新启示和合作机遇。面对新入局者,银行可分情况灵活调整战略,或竞争中合作,或战略合作,或投资,或孵化培育,充分利用各种力量、以多种方式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巩固和提升对公业务优势,打造新时代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