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某公开场合,中国联通云数据公司运维和服务部专家刑鑫演讲中,详细介绍了全球范围内云数据中心网络发展趋势,以及中国联通在此领域内的最新进展。
在他看来,伴随着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数据中心网络一定会成为IP互联网的中心位置,DCI和骨干网将逐步引进融合,网络结构也会发生彻底的改变。为了顺应这些变化,中国联通也在积极进行变革,希望通过学习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的先进经验,构建一张能适应云时代要求的下一代数据中心网络。
整体来看,分布分区资源池成为后续发展方向,为了解决资源池之间的横穿和备份,同时做到高质量、低延时、高利用率的网络架构,中国联通将引入DCI+SDN的技术解决方案,重新构建高速接入、数据中心互联和智能控制三个层面。但在笔者看来,DCI+SDN方案的引入,不仅能够解决云数据中心网络所面临的技术问题,更能够从根本上打破原有的运营商城邦体制,实现集团层面的集约化运营,实现全国一盘棋。
传统IP网架构将被颠覆
根据思科的调研报告,全球数据中心总流量五年内将增长三倍,IDC互联和用户访问IDC流量总和超过全球公网IP总流量,现在的IP网将无法承载全球数据中心产生的井喷流量,网络架构将被颠覆。
同时,传统IDC向云计算中心服务转型面临非常巨大的网络挑战:大型的云数据中心要求服务器数量以万为单位来增长,服务器数据总量都在1000PB以上;同时,数据中心间横向流量占比也会逐步的提升,这就要求数据中心的网络是大容量、无阻塞、低时延的交换网络,数据中心互联的需求也日益迫切。
可以说,在云计算这种环境下,它对网络的需求,诸如时延、质量和传统IDC是截然不同的,云计算业务从根本上改变了计算模型和流量模型,然后不断对网络延时和带宽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网络流向也发生了改变,从传统意义上的南北流量,转变成了IDC到IDC之间或者是资源池之间的横向流量。
国内外的部分领先运营商已经注意到了这个转变。以日本的KDDI为例,它就已经基于VPLS构建了全国范围内的IDC互联平面,为用户快速开通互联管道。同时在同城小范围内也开通了DC-LAN,主要用来整合DC内的资源池,把数据中心内零散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满足用户使用。在国内,上海电信也做了一个基于类似KDDI DC-LAN的创新,将原来的南北流量转变成了东西流量,大大减轻了到163骨干网链路的压力。
在这方面,谷歌的案例最为业界熟知。谷歌利用光纤资源把全球12个主要的IDC进行了互联,利用集中部署的TE工程,通过SDN技术实现统一调度,宣称可以达到95%的链路利用率。这在传统的互联网IP网络中不可想象的,运营商基本上到70%是肯定要进行扩容的。作为国内互联网巨头,腾讯也在这方面做了些创新,腾讯把全国规划为四大区域,每个区域部署20到30万台量级的服务器,进而进行数据中心节点互联。
“无论是运营商还是互联网厂商,都在对自己的数据中心网络进行演进。他们已经意识到,影响服务体验的重要因素已经不是用户‘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因为现在随着光网络的部署和发展,网络时延、速率、质量都已经不是问题。如何把内容资源越来越近的向用户端去靠近,拉近资源到用户的距离才是最重要的。”
联通未来演进路径:构建三张平面
从实际情况来看,中国联通也的确正在沿着这条道路前行。
据刑鑫介绍,基于分布分区的覆盖模式,中国联通通过十大数据中心基地网络分区域的覆盖全国,其中定位了几个比较大的数据中心,还有区域流向比较明显的数据中心,主要来做全国性覆盖,其他诸如西安、哈尔滨等区位比较偏的数据中心,主要进行区域型覆盖。
基于学习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和运营商先进的经验,联通提出了云基地网络规划总体思路,主要是三个部分:在高速接入平面上,进行多出口优化,直连169骨干网核心,高网络层次,目标是要多出口且直连China169骨干核心网,推动基地区域辐射周边省及热点城市,最大程度最优覆盖用户群。
在互联平面,依托联通的骨干传输系统,建立十大基地高速互联平面,采用成本较低的二层组网或为客户提供管道服务,面向云业务客户销售IDC互联带宽,做到流向可控。
在智能控制平面,在基地内和基地间部署SDN的智能调度平面,目标是通过SDN网络进行对IDC内及IDC间的用户流量做动态调度。
在规划未来的DCI互联平面时,中国联通对互联平面进行了分级,一级区位优势比较明显,第二级主要是做就近互联,其中五个大的全国性基地进行全网互联,小的就近互联。
针对具体互联的形式,主要是依托联通骨干传输系统,对一干传输系统未覆盖的基地进行补点,在底层传输层面上构建IP互联网格平面。“这样做我们可以针对不同租户,满足不同租户的需求,比如这个租户他需要光网络或者比较底层的一种网络的支持,像全国专线、专线互联,这些调度我们都可以满足。这样做互联网公司不需要再去关注于管道的建设,可以大大节省运维成本和建设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