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工厂到底有多智能呢?什么是智能工厂呢?智能工厂,相信也就是这两年比较热门,比较火爆,随着全球工业的不断发展,不断进步,不断突破!工业4.0的引爆,互联网,智能制造,智能工厂,智慧工厂等这些词汇,不断的响应在我们耳边!以下我们就来为你分析!
智能工厂,就是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技术,实现工厂的办公、管理及生产自动化,达到加强及规范企业管理、减少工作失误、堵塞各种漏洞、提高工作效率、进行安全生产、提供决策参考、加强外界联系、拓宽国际市场的目的。
大家对“智能工厂”愿景的细节理解莫衷于是,所以如果有比较中立的相关基金会、非盈利组织,其观点就更容易让众多业界的讨论者与关注者求同存异地达成基本共识。一个关于“智能工厂”话题的国际组织对智能工厂有所阐述,内容主要提及:智能工厂的概念构建是多维度的,它包括工程交接,应用集成,在运营、维护和决策支撑的ERP系统之间的工程协作;客户或监管的远程浏览门户,文档管理和控制。而所有这些解决方案是为了让客户、合同承包商,供应商在统一的信息分享环境下,简化协同工作的流程。提高企业内部外部全价值链的工作流的质量与效率。
智能工厂的难度有多大?
智能工厂除了实体的工厂要有智能化生产的基础软硬件条件以外,还要将各个工厂间做系统集成,并引入与之智能化“节奏”相配套的供应链。这都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事情,必须得到整个集团公司的认可和顶层设计,而这个顶层设计尚没有固定的模式,也没有固定的方向,所以实践起来还是需要摸着石头过河。
智能工厂的实践很难,难点不在于外围供应商的协作配合,而是在于位于价值链核心地位的大型、超大型集团企业自身的智慧化平台的建设。这就好比基于在苹果ios平台或是谷歌安卓平台上开发应用,很多人都可以开发,但要建立这个平台,无论是苹果公司,还是谷歌公司,其自身绝对实力和为此平台的海量投入都是能达到这个量级的少数企业才有可能做到的成就。并非每一个企业都能玩得起的。
智能工厂也有一些好处,把某些理念推广一下,或者鼓励某些行业的人尝试增加投入,就能在技术上对工厂企业实现某些有益的改进。如果在工厂的现场层、感知层做出努力,可能在短期内就能对于某些方面实现能力上的局部性的提升,乃至跃升。但是如果要在整体上达到我们所谓的智能化工厂目标,那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能长征第一步
打造智能工厂虽挑战很大,但这仍不妨碍我们现在就着手做些什么,以期让我们距离智能工厂的远期目标更加接近一步。当前什么才是我们首先要先做到的呢?那就是解决好当前工业企业最迫切的提升需求。
智能化工厂第一个特征要做到可视化。可视化并不等同于“大屏幕”,而是强调对信息的实时把握。很多不同职能部门的人需要的信息不一样,生产管理者、运营者最关注的指标与信息并非越多越好,可视化就是要通过统一的界面让不同角色的人能看到其需要的准确信息。不同部门交流的时候,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就可以直接做交流。可视化可以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而解决问题时,在工作流的具体执行上需要协同、交流、形成结论并贯彻执行,对进程有可追溯的进度报告。从工程角度上看,每一个行业都有行业特性,所以企业别说你要一个什么标准的智能化工厂,所谓智能化,一定要根据你企业自身需求量身定做的。
智能工厂需要顶层设计与基础建设并重
智能工厂,不管你预测维护还是要做产品升级基础要先做好,感知层要有足够的数据量,有足够的数据源,这样智能化决策才不至于沦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断头方案。如果企业生产底层仍有一大堆的技术细节遗留问题,那智能工厂项目一样还是走不下去。顶层要往下走,但是下面也要往上走,现场感知层的数据采集源要逐渐的建起来。水涨自然船高,企业无论硬件条件,还是人员素质,整体水平的提升才是我们能逐渐走近智能工厂概念的现实基础。
我们发现智能工厂的目标宏大,既涉及设备、生产线的自动化之上的智能化,更涉及打通企业自身“全身经脉”,根据市场需求约束,合理高效配置各种生产资源的复杂变化;同时还要让供应链都能围绕中心企业形成一动皆动,一变皆变的快速响应状态。这对于大型企业推进如此之多的改变而言,难度很大,可以称得上革命了。而且除了大量采用新技术的技术革命之外,难度还在于创新对传统流程,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做企业的人或多有感触,要在管理上的谋求重大改变远比技术上的大刀阔斧的破旧立新所面临的压力更大,挑战更多更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