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新常态,必须积极寻求新动力。新常态表面上看是增速的换挡,实质上是增长动力的转换与接续。要向结构性创新要动力,广泛聚集国内外创新资源和要素,以创新推动结构优化升级,激活高端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网络经济等潜在增长因素,促进经济提质增效。——东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建华
科技创新在推动东莞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着重大作用。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科技创新水平,推动经济发展加快迈入创新驱动新阶段。另一方面,要抓住当前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的契机,引进和培育“四新”经济,打造经济新增长点。——东莞市委副书记、市长袁宝成
“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总抓手,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是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省的重大战略任务。”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出部署。
作为制造业大市,东莞正处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爬坡越坎阶段,产业层次整体不高的局面亟待改变。东莞市委十三届五次全会明确提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努力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走在前列。其后,东莞市政府出台2015年“一号文”——《关于实施“东莞制造2025”战略的意见》(下称“东莞制造2025战略”),明确把“东莞制造2025”作为新常态下争创发展新优势的重大战略来抓,着力提高东莞制造的硬实力和影响力,努力争创中国制造样板城市。
多项创新指标达历史新高
制造业是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根基、特色和优势所在。30多年来,东莞制造在改革开放大格局的引领下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同时也累积了不少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靠土地与劳动力成本优势、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的传统发展方式已难以为继,必须推动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和经济结构加快调整,走出一条转型升级的新道路。
遵循这一发展思路,2014年,在规上工业产值不断创下新高的基础上,东莞的经济结构持续优化。2014年,东莞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万亿元,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6%,东莞以不到全国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超过全国百分之一的工业总产值。
值得关注的是,先进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1219.54亿元,增长13.9%,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5.1个百分点,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0%,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完成工业增加值953.31亿元,增长16.3%,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快7.5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36.8%,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
这一系列成绩的取得,与东莞过去数年持续狠抓创新驱动,促进科技金融产业“三融合”密切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东莞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居全省第四、第三位,包括广东省智能机器人协调创新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相继落户东莞,全市新型研发机构增至23家。在技术改造方面,全市已有六成工业企业开展“机器换人”,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例达到历史新高。
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
尽管区域创新体系已雏形初成,但就目前而言,东莞与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短期内面临经济下行压力仍较大,增长动力转换仍较慢,稳增长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对于未来的发展,东莞深知要靠科技创新驱动,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改造将成为重要一环。
东莞制造2025战略明确,在未来10年,东莞将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具体而言,东莞将加速开启“机器换人”时代,深化“机器换人”专项行动,促进“机器换人工”、“自动换机械”、“成套换单台”、“智能换数字”,实现企业增效提质。
与此同时,东莞将创新财政扶持方式,强化金融服务支撑,推广事后奖励、拨贷联动、租赁补贴等方式,解决企业“机器换人”资金难题;同时积极发挥专业服务机构和社会资本作用,支持企业自主研发应用自动化设备,把东莞建设成为全国领先的工业机器人智能装备应用示范城市。
针对当地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参与技改普遍面临资金瓶颈的实际,东莞创新性地提出,要以融资租赁助推新一轮技术改造,大力推广以融资租赁为代表的现代商业模式,建立融资租赁风险补偿和履约保函风险补贴制度,实施融资租赁业务奖励计划,鼓励融资租赁企业、商业银行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力争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5%左右,到2025年全市机械设备购销50%以上通过融资租赁方式完成,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创新制造工程打通创新链条
要真正实现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完善创新体系建设尤为重要。为打通创新链条,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的引领支撑作用,东莞制造2025战略提出,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创新制造工程。
具体而言,在创新新型研发机构体制机制领域,东莞突出产业和市场导向,加快大学创新城建设,打造新型研发机构平台建设的新标杆。继续深化与全国知名大学、科研机构和科技型企业合作建设研究院。同时探索突破传统科研机构体制模式,赋予新型研发机构理事会和院务会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实行企业化运作。鼓励新型研发机构开展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企业孵化等业务,实施技术成果转让收益奖励,更好为企业提供服务。
针对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东莞将完善企业研发机构扶持政策,对符合条件的研发机构给予最高500万元资助,全力引导规模以上制造企业建立研发中心、技术中心、检测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各类研发机构,实现研发投入、研发人员、科技成果持续增长。力争到2018年底,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企业研发机构建有率达到50%以上,再经过3年至5年达到90%以上,基本实现全覆盖。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则将坚持市场导向和政府扶持相结合的方式,每个镇街至少建成一个孵化器。东莞将以孵化器为核心,建设“苗圃-孵化器-加速器”一体化孵化链条,针对不同科技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
东莞还将推进制造业“扩链强链”工程和新兴产业“强芯补链”计划,加快抢占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大力发展金融、商务会展、现代物流、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实施大型骨干企业、高成长企业和小微企业上规五年培育等计划,推动民营资本投向实体经济、与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
此外,东莞加快发展以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为标志的“四新经济”,打造大学创新城创新发展引擎、水乡特色发展经济区协调发展引擎、银瓶合作创新区融合发展引擎、长安新区蓝色发展引擎、生态产业园绿色发展引擎。
【案例】
迈科新能源:创新赢来发展逆袭
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锂电池生产商,早在1999年便在东莞大朗投资设厂。和大多数东莞制造企业的成长类似,迈科早年同样依靠代工起家。随着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到2008年前后,迈科已受到业界的广泛认可,年销售额接近4亿元。
“由于缺乏核心技术及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升级,我们在那时错过了成为一家世界顶级手机品牌企业供应商的机会,这让我们转变了以往的发展思路。”据迈科总工程师、研究院院长张新河介绍,最近数年来,迈科每年投入的研发经费都在5000万元以上,先后成立了自己的研究院级博士后工作站,累计获得专利12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接近80项,为企业创造了大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迈科已连续4年、每年投入8000万元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产品合格率也从改造前的不到80%提升至93%以上,达到同行业国际一流水平。
创新为企业带来市场竞争力。2014年,在全球经济低迷、大多数同行都面临业绩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迈科的锂电池业务同比逆势增长接近30%。张新河表示,这样的逆袭让企业更加坚信接下来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