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线上的男女青年,长期以来被视为“广东制造”的典型代表。随着产业的调整升级,他们的新工作有望变成工业机器人(48.080, -4.87, -9.20%)的操作手。
正在召开的广东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提出,广东要在“十三五”期间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产业新体系”。这个“新体系”,将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三大产业为主体。
重塑全球竞争力
流水线的技术工人,转岗操控机器人设备的工程师。这样的转变正在发生。
在广东的珠海,格力集团已经将机器人产业视为未来的“第二赛道”,正着手推进家电生产线自动化和“机器换人”,越来越多的技术工人经“格力学院”的再培训后,成为操作高端设备的工程师。
这是在曾以“全球工厂”著称的广东,在全球制造业版图深度调整之际,对其产业体系更新的一个缩影。
在重新塑造竞争力的过程中,广东将战略重点瞄准了三大产业,即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给前述的流水线工人带来利好的是,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这三大产业。
具体来看,在制造业方面,广东将加快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发展“工作母机”类装备制造业;加快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等智能装备的研发和产业化,打造一批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培育壮大一批工业机器人制造企业,实施机器人示范应用计划。
在服务业方面,将实施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计划,围绕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供应链服务、产权股权交易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生产性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
在新兴产业方面,广东将推进新一代显示技术等六大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培育3D打印、可穿戴设备等新兴产业。
“广东制造”升级版
从技术工人到工程师的进阶之路,并不简单。以先进制造业的机器人行业为例,在广东,机器人被运用在汽车制造业、计算机、电子制造业、橡胶、塑料制品以及电机机械等行业。不过,技术工人能否迎来“人机协作”时代,需要看工业机器人在工程的普及速度。
出席广东人代会记者招待会的广东经信委主任赖天生表示,广东机器人制造发展的问题主要是技术层面,核心部件方面还没有完全攻关。现在,机器人减速器、伺服电机与驱动器三方面的技术瓶颈有所突破,但质量还不是很稳定。对此,广东已成立了3个机器人制造研究院,组织了15家重点企业进行重点突破,还成立机器人联盟进行科学攻关。
赖天生认为,未来三年,广东的机器人需求量是5万台左右,需求量巨大。但机器人产业发展不能一哄而起,否则又将出现产能过剩。因此政府将培育龙头企业、骨干企业,通过遴选、竞争性的方式重点支持15家左右的龙头企业。另外,3个智能制造研究院将抓紧科研攻坚,进行技术层面突破。
广东省人大代表、珠海市市长江凌表示,推进产业转型升级需要将推进企业技改和化解过剩产能结合起来。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可以生产更多适应市场的产品,也可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包括产品的质量跟效益,实际上也是实现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
“从珠海这两年的情况来看,企业技改投入的热情非常高,去年企业技改的投入增长了50%,前年几乎增长100%,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态势。”他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朱小丹在参加佛山团分组审议时指出,广东重点要做好“加减乘除”法,优化存量、引导增量、主动减量,打造“广东制造”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