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面对用工成本年均上涨15%、产品同质化竞争突出、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剧等挑战,泉州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需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方位打造泉州经济升级版。
两年来,以智能制造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我市加快实施“泉州制造2025”。通过政策叠加支持、大力示范推广等措施,推动“机器换工”蔚然成风。引导近1000家传统制造业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应用数控技术和产品。平均减少劳动力用工压力20%—3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可替代进口降低成本30%—50%。
也因此,在下一个五年,建设“创新泉州、智能泉州”有了比以往任何时期更重的分量,更加坚实的未来。
省市叠加支持累计兑现扶持资金1.2亿元
2013年,泉州在全省率先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去年初,又发布由中国工程院协助编制的“泉州制造2025”发展纲要,启动智能制造等三项行动计划,成为“中国制造2025”唯一地方样板。
省政府和泉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相关扶持政策文件,市县两级财政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省上每年统筹3000万元。政策叠加下,企业年度最高补助资金总额可达1000万元,仅市本级已累计兑现扶持资金1亿多元。
其中,在项目研发、首台套开发、成果转化、市场推广应用等方面,奖励额度丰厚,如鼓励企业研发首台(套)“数控一代”重大技术装备,最高补助500万元。对重点领域关键共性技术、系统、装备研发与成果转化项目进行奖励,最高奖励200万元。
同时,我市将智能制造产品列入政府采购名录,鼓励企业采购本市生产的智能制造生产线,给予资金补助。
行业龙头带动到2020年示范项目和企业各500个
新技术,推广是关键。我市先后征集500多家本地企业技术需求,有效引导科研平台围绕本地需求开展研发。推行重点行业企业试点示范,每年培育一批智能制造标志性企业和典型示范项目。承办省“数控一代”新产品现场推介会等多场对接活动,成功对接企业200多家,达成协议、意向项目共426项,对接金额超110亿元。
目前,全市已建立百家示范企业、百个示范项目,累计带动研发投入10亿多元,带动全市研发投入增长30%,增幅全省最高;预计到2020年,全市数控和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将达到500个,示范企业达到500家。海天材料、九牧厨卫、阳光大地、恒安家庭生活用品、百宏聚纤、柒牌集团、汉威机械等被列为省级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企业,有64个项目被列入2015年省级智能制造重点项目,居全省首位。
同时,推进示范产品推广应用,累计确定184个示范产品,重点推进44个示范项目的建设,在纺织鞋服、水暖卫浴、石材、陶瓷、汽车配件制造、生活用纸、制茶等主要产业领域,打造纺织服装智慧制造、鞋业智能生产等34条(个)“数控一代”示范生产线和智能化车间。
恒安纸业:打造中国最大卫生用品生产基地
该基地首期投入10亿元,引入40条国际先进水平自动化生产设备,建设智能化立体仓库,年产值达40亿元,年利税8亿元,节约人员80%左右,立体仓库综合运行成本只有传统仓库的1/3,而作业效率可提高一倍。未来将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卫生用品生产基地和原辅材料集散中心。
九牧厨卫:建设卫浴五星定制智能工厂
该工程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在线设计与展示,线下提供服务支持与品质监控,工厂可实现客户定制产品自动安排生产、包装及物流配送,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去年,九牧不仅推出比肩日本技术的智能马桶,还邀请全国十多家媒体体验智能工厂。
特步:业内率先打造自动化制鞋生产线
特步与黑金刚、南星、福成、力行等泉州本地机械企业合作,在同行业中率先打造自动化制鞋生产线项目。年产量可达75万双,产量提升25%,人工成本节省50%,投资成本收回时间缩短至1年半。不仅提高了产品标准化程度,节能减耗,还减少管理、安全成本和误差率。计划三到五年后自动化生产线覆盖旗下所有工厂。
百宏聚纤:全自动生产线提质增效
企业与哈工大合作开发数字化智能化全自动生产系统,引进纺丝自动落筒设备、工业机器人等系统,形成年产3万吨纺丝全自动生产线,投入后减少用工210人,节省了50%的周转丝车,年可节省720万元费用。
八马茶业:乌龙茶全程自动化生产线全球领先
企业与科研院校联合开发了全球首条从鲜叶到产品加工一条龙的全程乌龙茶自动化生产线,生产线机械化程度达到90%,生产成本降低了30%,可实现年产乌龙茶3000吨,满足智能化、清洁化、规范化加工需求。
“智能泉州”如何打造
代表委员共同支招
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并举
“以我自己的企业为例,研发一台智能设备要五六年时间,购买一项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只要半年。”昨日的港澳委员、特邀委员、异地商会委员座谈会上,特邀华侨委员、印尼晋江同乡会常务顾问、晋江聚旺印染机械有限公司董事长许金聪说,如今,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市场竞争日益加剧,对于一些现成的技术,自主研发的速度和综合效益往往不如直接购买、引进消化吸收。建议泉州在推进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时,加强自主研发与购买引进技术要双管齐下。
储备人才让创新走得更远
市人大代表、福建盼盼食品集团董事长蔡金垵告诉记者,盼盼实施“数控一代”示范工程,每年至少投入3亿元进行智能装备的研发和引进。他认为,在当前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实施智能制造专项行动更加重要,党委、政府推动力度大,服务高效、靠前,不少企业拿到技改、创新等方面资金补贴和支持。但目前,人才储备仍然是最大瓶颈。建议进一步加大对智能制造应用推广的扶持力度,多为企业引进、培训相关人才,同时,在知识产权和专利上给予资金和技术的支持。
“智能制造需要的是人才,只有强大的人才储备,才能真正留住先进技术,才能让产业走得更远。”市人大代表、火炬电子董事长蔡明通也有同样看法,并建议成立“百人领军人物”项目。
推行融资租赁为创新“减负”
“虽然机器换人已成为泉州许多企业家的共识,但小微企业往往有心无力,而政府的产业引导资金和激励资金毕竟相当有限。”台盟泉州市委向大会递交提案,建议我市推行融资租赁机制解决智能制造企业融资难。
据了解,融资租赁无须提供担保,只需少量首付就可获得“机器换人”的设备技术支持,在租赁使用过程中可边盈利边支付租金,是中小企业喜闻乐见的资金融通方式。
该提案提出,发挥泉州财政金融的引导助推作用,作为激励融资租赁资本和作为引导资金、免息或贴息贷款、奖励资金和融资租赁活动的投保资金。与融资租赁有关的财政、税务、海关、农业、商务等部门应研究建立和完善动产统一登记制度,探索建立融资租赁产权交易平台,建设与数控一代建设相配套的融资租赁集聚区,开展对台离岸租赁业务。我市各金融机构和融资租赁机构要提升有关专业知识,更好地把控和化解风险,提供相关租赁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