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理智建设智慧城市 坚决筑牢“良心堤坝”

2014-09-15 02:15:07 来源:中存储

未来的智慧城市是什么样子?每个城市居住者以及将要进城者都有自己的“蓝图”。但是聚焦当下,笔者认为,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需要突出基础设施安全保障,避免天灾人祸给公众带来伤害—就在8月26日,一场大雨使昆明市内多条路段淹水,其中有不少涵洞和下穿隧道仍处在“逢雨必淹”之列。广州市前不久发生的一家七口涵洞溺亡的悲剧,又一次暴露了城市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病。

法国文学巨匠雨果在《悲惨世界》中曾说过,下水道是“城市的良心”,这句名言至今仍对我们有现实的意义。巴黎、伦敦等城市地下排水系统被称为高效的“地下公共廊道”,我国青岛的城市排水管道建设是20世纪初由德国人修建的,至今使用了一百年的时间。

然而,我国当前一些城市为何涵洞、隧道三番五次出现事故?为何城市化建设突飞猛进,房地产开发高潮一浪接一浪,而地下排水管网等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地下隐蔽工程,却很难让有关部门用心?频频被网友调侃成“欢迎来看海”?这无疑给城市管理者敲响了警钟。

其实,城市的靓丽不在乎外表的光鲜,而在于生活在城市的公众是否拥有和谐文明安全的环境,城市管理不能总是停留于事发时匆忙应对和事后的“亡羊补牢”,应该把珍爱生命、确保安全作为城市管理者的头等大事,对管理缺失和“估计不足”追责到底。在当前加快智慧城市建设的大趋势下,首要任务就是要把“以人为本,务实推进”的智慧城市建设基本原则落实到完善城市预警应急管理机制上来,做到城市公共安全的智慧化,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对公众的生命威胁与伤害。

笔者认为,要想从根本上避免城市公用安全的悲剧重演,一方面,要建立预警报警联动处置智慧化体系,做到无论城市的任何角落发生险情,都能第一时间在消防、交通、公安、医疗等部门的联合预警报警处置系统得到提示,避免遇险公众拨打多个报警电话而延误最佳处置时间;另一方面,应当充分发挥物联网技术和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的优势,对井盖、风险提示牌、涵洞、下水管道以及屋外悬挂物等可能隐藏风险的地方实现信息采集,一旦诸如井盖移动或脱落、风险提示牌触动、涵洞进水等隐患发生,能够自动向预警报警联动处置系统发送信号,从而第一时间发现险情,为处置风险隐患赢得先机。

此外,要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风险责任追究制,做到推行首问责任失职追究,杜绝推诿,从源头上规避城市公共安全事件的发生;公众也应该主动提升自我保护的意识,以备不时之需。

总之,通过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平台,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机制,夯实城市内在安全管理基础,方能真正消除城市潜在的威胁,实现公众安居乐业的美好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