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大容量存储:联合研发 期待突围

2010-07-28 13:13:06 来源:中国存储网

全球存储产业正进入爆炸式增长时期,2010年存储市场容量为600多亿美元,2013年存储市场将达到800多亿美元。在此背景下,全球存储产业正酝酿第三轮技术架构变化,这为期待核心突破的中国存储产业提供了良好的机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已把大容量存储的核心技术研发与产业突破列为重要任务,那么中国的存储产业该如何突破原有发展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到2009年,全球存储的数据到达90多EB,并且每过18个月整个信息数据的容量就将是所有历史数据量的总和,数据存储在信息产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目前大容量存储技术还主要被国外厂商所占据,而数据存储是国家信息安全战略的重要的核心部分,如果数据存储长期依赖国外,将严重威胁到国家的信息安全,因此中国的大容量存储产业必须加快发展进程。

目前在存储领域占据领导地位的主导厂商主要来自美国,美国包揽存储领域大部分专利技术。中国要想实现存储产业的突围,必须在技术与体系架构上实现更多的自主创新突破。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左宁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表示,中国存储产业需要抓住全球存储产业新技术架构重构的机会,深入研究新型存储结构及应用,提出新型存储结构和应用的新方法,探索新型存储体系架构的创新之路。

中国存储产业这些年的发展取得了一些成果。以华为、浪潮、同有飞骥、联想等为代表的企业在存储技术产业化和客户资源方面积累了一定资源,而部分重点高校与研究机构在技术研究上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据透露,到2010年华为将推出自主研发的八控存储产品,浪潮也将在今年推出他们的八控存储设备。八控存储设备是存储领域的制高点。尽管以华为和浪潮为代表的企业已经在存储产业的部分领域获得了突破,但发展和突破速度距离国家和市场对这个产业的期望还有一定的差距。“而要加速突围,必须进行更多资源整合。”陈左宁说。

战略联盟呼之欲出

如何集成资源?存储企业同有飞骥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泽湘说:“同有飞骥与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中科院计算所等都开展过许多存储领域的研究合作,并获益匪浅,在我们看来,如果想要更快获得核心技术的突破,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更高规格、更大规模的产、学、研整合”。国家已经意识到高层次高规格整合资源的重要意义,去年海量存储标准委员会成立,希望以标准建立为切入点来加速中国大容量存储的发展。1月29日,由科技部牵头推动成立了存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汇聚了浪潮集团、华为公司、同有飞骥、中科海量、清华、北大、北航、哈工大、中科院计算所等在内的30多家企业与大学和研究机构,希望汇聚产学研的资源、加速中国核心存储技术的突破。

与过去众多的联盟不一样,存储技术创新联盟的目标清晰,锁定存储领域关键技术突破为目标,搭建统一平台进行资源有效分工和合理衔接、知识产权共享等等,加速推动存储技术的突破,打破国外垄断,尽快形成中国存储核心竞争力。联盟理事长单位浪潮集团副总裁王恩东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现在产业已经进入技术联合创新的时代,中国存储产业发展需要一个大家坐下来分享知识和集成智慧、共同承担重大课题研究的平台和纽带,建立合作、互信、共赢的氛围,加速创新的形成。而这其中有巨大的创新空间,也有很多机制体制上有待大家共同完善和协作的地方”。

在中国,不乏企业与大学自发形成的产、学、研技术联盟。但是去年国家开始有意识引导更大范围和更高规格的技术联盟整合,包括 “核高基”重大专项等。汇聚集体智慧、加速资源整合、抢占科技转型的关键时机,在存储产业也同样迫在眉睫了。

突破软件、介质和系统

有观点说,在计算机产业中,存储是技术门槛最高的领域。或许也是因为技术门槛高,大量专利技术都掌控在国外企业手中,因此中国的存储产业发展之路才尤为艰难。应该说存储产业的竞争目前主要集中在存储软件、介质和系统这三个层面,在这三个层面中中国应该选择哪些领域进行重点技术突破?

华为存储网络安全公司战略及市场部部长郑志彬表示,传统的存储领域技术被美国人掌握,但是,在新型的存储架构之下,在云存储、虚拟技术兴起的背景下,我们有了加快发展的机会。或许在华为看来,系统架构是突破的关键。

陈左宁院士认为,在现有的存储硬件设备条件下,存储的突破点应该是以新型存储器件为牵引,带动整个体系架构的创新。

而王恩东认为,存储的核心是软件,很多公司的核心价值都在软件上,目前国内存储产业里,在硬件层面上的投入多一些,在软件层面上投入得很少,应该加大对这个层次的关注和投入。而存储介质的突破需要材料、化学等等其他学科的参与。在高端存储系统方面,中国也是相对落后的。应该说中国存储产业需要全方位突破,要在每一个层面都踏踏实实地进行推进,也需要其他领域的相关资源更多的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