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中芯国际宣布:无法向华为“供货”,那么华为怎么办?

2020-08-11 22:53:04 来源:科技号

曾经我们以为中芯国际是华为的同胞兄弟,是华为最后的患难与共的兄弟,但是在美国制裁威胁下,中芯国际也将停止向华为供货。

距离9月14日这一天越来越近,美国在今年5月加大对华为的制裁力度,留下了120天的过渡期。如果120天过渡期结束,美国没有撤回或者改变制裁规则,那么台积电将会正式“断供”华为,华为也将面临着无芯片可用的困境。

7月中旬,台积电在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台积电在5月份以后没有接受过来自华为的任何订单,如果9月14日之后美国还未改变对华为的制裁措施,那么届时台积电将正式“断供”华为。

关键时刻,国人将目光投向了中芯国际——大陆最先进的芯片制造商。但是很遗憾,根据最新消息来看,中芯国际也无法向华为“供货”。

8月8日,中芯国际召开了2020年二季度业绩说明会,中芯国际CEO梁孟松表示:“中芯国际绝对遵守国际规章,如果9月14日之后不能继续支持华为,届时还将会有其他的客户进入到中芯国际的产能中,影响是可控的。”

此言论一出,中芯国际立刻遭到批评和质疑。本来国人对于中芯国际寄予厚望,能够为华为生产芯片也就只有中芯国际一家。在台积电“断供”之后,如今中芯国际也表示无法为华为“供货”,这不是将最后的希望掐灭吗?

中芯国际的最大股东是谁?为什么不能向华为“供货”?事实上,如今的中芯国际已经是一家纯内资企业,外资成分大大下降。

中芯国际创办于2000年,创始人是美籍华人张汝京,当初带着10亿美元和来自多个国家的百余名优秀工程师,在上海创办了中芯国际。可以说,张汝京为我国半导体事业发展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

不得不说,正是在张汝京的努力下,顺利从美国带回了一大批优秀的国际化人才,为中芯国际和我国半导体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

随后,在张汝京的带领下,中芯国际先后在国内多个地方建厂生产芯片,还带来了大量的融资,为中芯国际的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2004年,中芯国际成功IPO上市,成为了全球四大芯片制造商。

但是,中芯国际的快速发展,让台积电开始疯狂“狙击”。台积电向美国法院起诉中芯国际侵犯专利,2005年中芯国际赔偿了1.7亿美元,2009年中芯国际向台积电再赔偿2亿美元,还要向台积电支付8%的股权,这一年,张汝京宣布离职。

在张汝京离开之后,中芯国际又出现了内部控制权之争,发展之路非常坎坷,这也严重阻碍了中芯国际的发展步伐。真正的转折点是在2014年,我国成立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大基金),为国内半导体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如今,中芯国际的最大股东是大唐电信,这是一家国有企业,第二大股东是国家大基金。从中芯国际的股权架构来看,大部分股份都是由国内企业持有。

既然如此,为什么中芯国际不能为华为生产芯片?首先,中芯国际也受到《瓦森纳协议》的限制,无法购买到先进的EUV光刻机,没有EUV光刻机,中芯国际就很难实现7nm芯片的生产,更不用说5nm。如今,中芯国际还是只能实现14nm芯片的量产。

所以,中芯国际也是有苦说不出,从创办之初到现在的每一步都是非常艰难的,从与台积电的6年诉讼和后来的内部股权之争,这些都阻碍了中芯国际的快速发展,如今又因为光刻机的原因,短期内无法突破7nm制程工艺。

台积电、中芯国际都不能为华为生产芯片,那么华为该怎么办?目前,华为正式作出回应!任正非曾经说:“要么领先,要么灭亡”,很明显,华为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为了活着,为了领先,华为只能背水一战。

7月底,任正非带队先后到访上海交大、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很明显,华为已经开始为大量储备优秀的芯片领域人才做准备。8月4日,华为再启动“南泥湾”项目,该项目的最终目的是实现完全“去美国化”。

这一次,华为开始全方位发力,展开第二轮反围剿之战,最大程度发挥人才优势、技术优势和资金优势,打破半导体行业的技术垄断,这一天不会太远。随着我国加大对半导体行业的扶持力度,未来我国半导体行业将实现加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核心技术将被一一攻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