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举行 大数据助推土地工程学科建设

2016-09-22 10:25:04 来源:人民日报

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举行,中美院士共推土地生态化发展

大数据助推土地工程学科建设

9月20日至21日,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大数据与土地工程学科的兴起国际学术交流会在西安举行。本次论坛由陕西省国土资源厅、陕西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外国专家局、西安浐灞生态区管理委员会主办,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全球产业联盟(MIT—ILP)、陕西省土地工程建设集团(简称“陕西地建”)承办,旨在贯彻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和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土地工程学科建设,促进土地生态化和土地工程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举行 大数据助推土地工程学科建设

图为麻省理工学院全球创新(西安)论坛——大数据与土地工程学科的兴起国际学术交流会现场。

本次论坛的核心主题是大数据和土地工程学科建设。来自中国和美国的专家学者、国土资源及水利系统的相关负责人、国企及民企负责人和相关项目课题负责人、科研人员等500余人参加了论坛。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晓东会见了中外有关专家并出席会议。

凝心聚力

共商土地生态化发展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西安举办全球创新论坛,将在全球范围内极大地推动土地工程学科的兴起和土地工程事业的发展。”李晓东在致辞中说,“希望与会的国内外专家围绕大数据与土地工程学科的融合发展互相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推动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李晓东希望陕西省与会代表充分学习吸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借鉴国内外好的做法和经验,促进陕西省土地工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对本次会议承办方之一的陕西地建,他首先肯定了其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引领战略的做法,希望陕西地建认真落实国土资源部“三深一土”科技创新战略,在大数据与土地工程学科融合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为陕西省和全国土地工程事业的壮大继续做出贡献。?

陕西省国土资源厅厅长王卫华在主持论坛开幕式时表示,对“大数据与土地工程学科的兴起”的研讨是贯彻落实全国国土资源系统科技创新大会的具体行动,对如何更加科学理性地保护土地资源具有重要意义。他说:“希望本次论坛可以凝心聚力,让大家携手共同致力于大数据与土地工程的研究,让有限的土地资源释放出无限的发展潜力,让大数据和土地工程相互结合产生的成果更好地惠及人类。”

学术交流大会上,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安德鲁·惠特尔,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等11位中外专家围绕城市生态环境退化与土地工程基础理论研究、大数据助力土地工程新发展、土地利用与景观工程的水土保持、土壤复垦和城市建设中对地层移动预测与控制等主题作了精彩报告。他们深入浅出、鞭辟入里的论证引起了与会人员的强烈共鸣。

“土地是我们非常宝贵的资源和财产,我们必须意识到土地的重要性,而土地工程学科的兴起可以帮我们更好地应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安德鲁·惠特尔在致闭幕辞时说,“随着土地工程的持续发展,我们会有更多可以携手一起做的事情。本次论坛的学术交流让我们的维度打得更开、放得更宽,基于大数据的发掘、分析和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更好的研究,让我们大有可为。”

群策群力

共研讨推进工程治理

9月21日,根据论坛主办方安排,陕西地建组织召开黄河西岸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专家咨询会。据介绍,黄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由陕西地建承担实施,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和谐发展为主要目的,通过实施土地、水利、生态、农业、文体、旅游等系列工程,致力于打造一个集滩涂、水田、湿地于一体的生态系统。项目总建设规模约110万亩,总投资估算约380亿元,包括旱作农业转水作农业工程、河滩地治理工程、堤岸工程、水运交通工程、防汛滞洪工程、陆路交通工程、现代农业观光工程、旅游开发工程(含空中航运)、体育赛道工程、湿地公园建设工程、河滩水资源叠加利用工程、韩城城市公园建设工程、黄河西岸老崖绿化治理工程、特色小镇建设等14个分项工程。工程建成后,可实现防洪安全与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社会经济效益的有机融合,对搭建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共同发展新格局、支撑黄河沿岸生态经济带的全面崛起具有深远意义。

咨询会由水利部原副部长索丽生主持,安德鲁·惠特尔等中外院士、知名专家参与了研讨。除观看黄河西岸渭南段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纪录片外,作为该工程的总负责人,陕西地建总经理韩霁昌从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三个方面对恢复治理工程的重大意义进行了汇报,介绍了韩城下峪口试点工程进展情况,并重点介绍了路堤结合防洪治水、万亩稻田改善生态以及黄金水道水资源叠加利用兴水利民等将科学创新与民生发展有机结合的多项创举。与会专家从各自的专业角度给出了建议并进行了深入讨论。

“本次咨询会把黄河西岸土地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工程提升到国际化合作背景下予以关注和讨论,积极自信地展示了我们生态治理的能力和决心。”韩霁昌说,“我们悉心听取国内外院士、专家的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共襄大计,对确保工程稳步顺利推进,促进工程向更科学、更经济、更绿色的方向发展有重要意义。”

作为本次论坛的承办方之一,陕西地建正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呼唤全社会对土地科技创新、土地工程学科建设的重视。近年来,陕西地建充分履行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土地工程项目建设,希望通过推进土地工程学科建设,为拓展人类生存空间、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地和谐发展贡献力量。与会人员形成的共识是,本次论坛是中外土地工程界交流的又一次盛会,将有力促进大数据与土地科技的融合发展,促进土地工程学科的兴起、发展与壮大。

作者丨池 邑

□专家观点

共同推动土地工程事业创新发展

陕西省政协副主席 李晓东

“大数据与土地工程学科的兴起”的主题研讨,是贯彻国家和国土资源部大数据及土地科技创新战略的体现,目的就是要围绕大数据与土地工程学科的融合发展形成深入交流,共同推动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和学科发展。

麻省理工学院(MIT)是全球知名的研究型大学,在土地工程和大数据的研究方面很有建树,这次在西安举办全球创新论坛,对促进全球范围内的土地工程事业发展意义重大,为各方寻求科技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提供机遇。这样一个平台,不仅可以贡献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真知灼见,还可以深入交流国内外好的做法和经验,进一步推动陕西省土地工程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

浅谈黄土高原的水土治理

中国科学院院士 傅伯杰

实施退耕还林政策以来,黄土高原成为黄河流域植被恢复最显著的区域,平均植被覆盖率从1978年25%增加至1998年29%,2010年达到46%。黄土高原地区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壤保持、碳固定具有正效应,与产水量具有负效应,植被恢复需要与区域环境条件和水分的生态承载力相适应。特别是随着坝库等工程措施拦沙能力的逐渐下降,维持一个可持续的植被生态系统对输沙量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因此,黄河水沙管理需要从黄土高原小流域综合治理转向全流域整体协调。

科技创新成果需要落地转化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企业关系办公室高级副总监 托德·格利克曼

麻省理工学院是一所开放的大学,它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在这里共享资源和平台并有所建树,进而帮助世界,推动产业发展。

学院非常重视创新与研发,2015年其在研究方面的花费就高达6亿多美元。创新的成果和专利不断增加,这就需要主动去推动成果的商业转化。我们推动工商业界与学院的联系,协助合作伙伴被授权使用这些专利,推动成果的现实使用和商业价值实现。

土壤工程中污染物和污染循环的解析和预测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本杰明·科萨

人类活动遗留的污染源包括:工业和农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重金属如汞、镉,有机污染物和直接排入水土中的营养物质或通过人工降雨微粒产生的潜在毒素。治理这些受污染的水土和限制排放问题是一个持久的挑战。

理解物质的自然循环和工业循环,了解基础的地理、物理、生物和化学反应过程,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建模,进行实地考察,可以掌握研究和治理的主动权,分析污染物和污染循环,进而制定修复污染土地、减少由农业生产造成的富氮碳营养物进入自然水源等策略。

大数据在场地修复中的角色

美国博瑞希集团中国区经理 董晓伟

在场地修复中,场地调查是修复技术路线选取及修复效果和修复成本的基础。场地调查的结论则是由土壤及地下水的各类数据为依据的。对于一个可能的污染场地如何布点取样?如何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对分析数据如何进行取舍?如何将一个场地的污染状况根据数据表述出来?这些问题的答案界定了大数据在场地修复中的角色。

美国近30年的土壤保护和修复历程,在数据之于场地修复的管理和应用上形成了很多经验,这些经验可以为中国的场地修复事业提供许多有益借鉴。

土壤复垦和城市建设中对地层移动的预测和控制

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安德鲁·惠特尔

精确预测和控制地面运动是完成土地复垦和城市建设的基础环节,而数据和建模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土壤复垦要充分考虑到黏土的蠕变、地下设备下沉的影响和地震、飓风等其他自然灾害,改进土壤建模及预测。长期分析预测需要大量数据来支持,很多数值设定目前可以采用卫星的帮助完成。

地层移动控制需要考虑土方开挖之后对周边带来的影响,为实现精确控制,需要把实时的建模和数据的测量进行结合,用探头监控遥感完成地面情况实时监控的同时,还需要有完全能展现出现实情况的建模。对于土壤结构的交互作用进行建模,可以更好地模拟出现实状况。

强化大数据在国土资源领域的应用

国土资源部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 文 波

大数据在促进土地工程技术和土地工程学科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实行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需要以国土资源数据、相关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和网络数据为基础,通过数据共享开放以及对大数据的分析、挖掘与应用,推动土地工程技术发展,不断发展提升土地工程的质量和水平。

大数据的应用还需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和示范应用。在国土资源管理的数据驱动决策,土地工程的实践应用及土地工程学科的建设推动等方面,还需提高认识、深化研究、创新技术、加强示范。

怎样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创新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尤金·菲茨杰拉德

市场、技术、执行的过程这三者结合在一起才构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对于创新来讲,不确定性非常高,需要不断去改变技术,了解市场的需求,再去实践改进,三者结合在一起。

不确定性的加剧,会催生新的商业模式。所以不应该仅仅以一种现行的思考模式将创新和市场联系在一起,要把大创新中不同的因素结合在一起,这样才能真正创造出一个符合市场需求和价值的东西。

如何有效降低污染实现环保目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瓦莱丽·卡普拉斯

解决我们所面临的环境问题,需要在宏观政策层面制定相关政策,为环境保护提供有效支撑。在环境保护市场,我们要有效降低污染,不仅需要取得政策上的支持,还要建立市场机制,同时还要通过建立模型估算污染容量、市场成本、价格、配额、均衡等指标对市场产生的影响。

中国近年来非常关注空气质量问题。对此,当务之急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需要政府制定一系列政策,通过引入碳排放环境保护市场机制,达到平衡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目的。

大数据助力土地工程新发展

曙光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经理 郭 庆

对土地工程而言,大数据技术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可以增强土体有机重构试验能力;可以增强分析设计辅助决策能力;可以增强数据多维可视化能力,提高数据的展示呈现度。

大数据和土地工程的结合有四个方向:一是数据分类:包括一手数据、二级数据和科学数据,通过建立数据平台满足我们对数据汇集、数据检索等一系列需求。二是实验能力,如可以采用大数据模型建模。三是人工决策现状方面,可以通过大数据的决策功能提供人机交互决策的模式。四是可视化能力,大数据技术可以让数据更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