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SAP大中华区副总裁彭俊松:打通“从万物到洞察到行动到效果”的闭环

2016-12-09 11:20:56 来源:ZDNet

12月8日,由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产业改革与企业发展委员会为指导,至顶网和工业4.0协会联合主办“第二届中国制造千人会”在上海龙之梦大酒店举办。大会上,SAP大中华区副总裁、行业价值工程部总经理彭俊松围绕“SAP的创新之路:工业4.0驱动下的数字化转型”进行主题演讲。

SAP大中华区副总裁彭俊松:工业4.0驱动下的制造业数字化转型

SAP大中华区副总裁、行业价值工程部总经理 彭俊松

面对制造业转型中的难题与挑战,彭俊松也从三个方面解读了SAP的产品的开发策略和布局方式,“首先是知晓,也就是说有了这些数据,怎么样把这些数据信息无损的方式转化为实时决策,大家知道这里我谈的不仅仅是所谓大数据的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这是其中一块。第二,怎么样推动我们业务流程开展,我们拿这些数据,我们要去分析产品质量,要对航空发动机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但这不是全部,我们要知道接下来要采购多少东西,知道接下来工程变更对我有多大影响,这里怎么样建立跨整个价值链的,从研、产、供、销打通的工业4.0运行平台,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和转变。第三,我们要去创建一个云的平台,其实面临着这样工业4.0的环境,万物互联云当然是非常好的接入手段,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我们有如此之多创新和广泛应用之后,需要将各类数据进行汇总,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固化我们的模式,需要这样一个平台集成和分享我们的数据。”

SAP作为一家软件公司,彭俊松认为其需要去打造关注重点行业。“我们需要去打造一些应用,不断地从当中去抽取出我们所认为可以共用的,重用的,最佳模块实践,不断地丰富我们的应用,这对我们整个软件厂商来讲是第二个挑战和改变。在这个挑战和改变之下,从SAP角度来看,我们试图从全价值链上面,建立面向工业4.0的基于大数据的业务运行平台,它不仅需要各个环节上面能够承纳吸收这些大数据,更重要是通过这些数据推动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开展当中实时进行指挥和指导。同时这也是一个平台,因为工业4.0目前正处在百花齐放,大家探索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平台承载大家开发出来的成果。”

以下为彭俊松的演讲实录:

谢谢主持人的介绍,也非常感谢至顶网的邀请让我有这样一个机会第一次站在千人制造会讲台上跟大家分享我的看法。我今天要演讲的题目是“SAP的创新之路:工业4.0驱动下的数字化转型”。

在过去的40多年历,SAP一直在运用数字化转型技术,帮助客户成功地达到商业目标。它的市值相当于大众汽车和宝马汽车的市值之和,大家知道最近这纪念以来,随着工业4.0,物联网技术出现,以及新的技术,比如大数据、内存计算,移动互联网等等企业开始有新的机会,运用新的架构,新的技术,新的价值去帮助企业取得更大的成功。那么在这里SAP接下来怎么在我们产品和方案上进行创新,去迎接这样一个挑战,我想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对于中国软件的企业来讲,对于致力于从事数字化转型的人士来讲,我想具有一些参考意义和引领的含义。

今天是万物互联乐观工业4.0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根据我们的理解,跟以前有了很大的不同。在之前,我们企业主要是依赖于有限的,高度集成的,结构化的数据,按照既定的业务流程,按照既定的路线进行推进。所以我们的工作是很有计划的,我们流程是非常有严格步骤的,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商业目标。

但是今天我们企业创造价值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在这里我们归为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从万物到洞察的阶段。主要含义是被说,今天企业面临着非常多万物互联的场景,包括生产现场机器人采集到的大量传感器的数字,包括物联网、互联网等等海量数据。

第二步是如何将这些洞察变成我们的行动,在这里,因为我们的洞察结果,包括我们新的机会也好,我们新的风险也好,都是不可确定的,不像以前那样有既定的推进路线。

第三步,当我们有了洞察和行动之后,如何将洞察和行动变成企业竞争优势,把它变成企业独特的生态系统,让我们的优势能够持续发展下去,这是我们第三个阶段。

这三个阶段也好,三个挑战也好,他们形成了一个闭环,在之前我们的企业是没有办法去直接获取我们的终端客户信息,以及终端产品使用信息,所以我们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不是闭环的,今天通过万物互联,工业4.0技术,我们企业第一次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把我们的企业目标和最后产生的价值,通过三个阶段的方式形成一个真正的闭环。

在这里,我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是我们在美国和第二大运动品牌安德玛公司合作。安德玛通过传感器实时采集运动数据,并结合APP社交大数据分析和后台物流体系,建立了实时供应链以超越对手。

今天通过万物互联,我们可以获得个性化数据,如何将个性化数据和企业传统结构性数据结合起来,加上后台计划生产一起打造实时供应链系统,这就是安德玛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的关键。我们也呼应一下前面领导讲到的,制造业向发达国家的回流。

大家知道我们中国制造业的兴起或者这些年的兴起,最早是来源于发达国家制造行业向第三世界的转移,这些转移产业当中最先开始的就是以鞋服行业为代表的制造业。最近SAP,我们和阿迪达斯合作,在德国可以通过机器人制造技术帮助客户生产个性化跑鞋。大家知道这样一种直接将生产基地放在市场,也就是欧洲市场的核心,意味着他可以节省从亚洲市场向欧洲市场中间这么长时间运输的距离。这个运输距离对他响应市场速度也好,对于降低整个库存水平也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像鞋这种日常使用的产品,都可以通过这样一种智能制造方式可以放在欧洲德国生产的话,如果配上个性化数据收集,那么以制造业为主的大国,对我们冲击无疑是非常巨大的,所以我们也需要有自己的研究和把控。

结合这个例子,从SAP我们预测来看,怎么样迎接这样一些挑战,在这里我们提出三点,我们产品的开发策略和布局方式。首先是知晓,也就是说有了这些数据,怎么样把这些数据信息无损的方式转化为实时决策,大家知道这里我谈的不仅仅是所谓大数据的分析,大数据分析技术这是其中一块。今天以很多制造企业都熟知的ERP为例,今天SAP已经可以将ERP压缩到几个G的容量。即便这样一个数据量,去跑我们制造计划的时候,可能还要花一个晚上时间去跑MRP,如果我们未来有几个T的数据,几个P的数据,我们怎么样在这么大的基础之上作出正确决策,另外还要快速、实时、无损,这是产品开发策略上一定要做到实时信息无损决策。

第二,怎么样推动我们业务流程开展,我们拿这些数据,我们要去分析产品质量,要对航空发动机运行效果进行评估,但这不是全部,我们要知道接下来要采购多少东西,知道接下来工程变更对我有多大影响,这里怎么样建立跨整个价值链的,从研、产、供、销打通的工业4.0运行平台,这是我们面临的第二个挑战和转变。

第三,我们要去创建一个云的平台,其实面临着这样工业4.0的环境,万物互联云当然是非常好的接入手段,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因为我们有如此之多创新和广泛应用之后,需要将各类数据进行汇总,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固化我们的模式,需要这样一个平台集成和分享我们的数据,这里云的平台建设肯定对我们软件公司来讲也是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对第一个转变来看,对于我们使用商业软件的企业来讲,用户来讲,我们要去改变以前对待软件的态度。以前我们使用软件,我们只是满足于能够处理文档,能够将订单进行转化,能够发出订单,完成整个交易,这就是我们的目的。但是今天我们整个使用商业软件的目的发生改变,我们要能够从软件当中去获取我们所要的决策。在这里,无疑有四个转变值得我们考虑。

第一个,我们要像对待资产一样对待我们的数据,这些数据要及时抽取价值,要把洞察拿出来。为了实现这样一种决策洞察,要让我们的分析技术无处不在,这里既包括报表级分析技术,也包括新的人工智能的技术,无论是初级人工智能也好,高级人工智能也好,未来都会大量植入到商业软件当中去。最后一点是改变商业软件运行的方式,以前我们是处理流程,到现在我们要改变他的方式,变成另外处理。

这样一种改变方式,其实对于我们做软件行业的企业来讲,其实面临着很多技术上的挑战,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一个历程。

大家知道传统去做商业软件,其实我们在背后面临着很多性能的约束,我们很多软件都是以汇总信息为中心。当我们在看库存总量的时候,当我们看我们销售规模总量的时候,其实你所看到的数据并不是实时计算出来的,而是事先把它算好存在一张表里面,我们把它抽取出来的,即便像SAP这样一家成立40年的软件公司,在这之前我们的软件也依然是使用这样一种,大家可以认为这是有一定程度的数据冗余。这样一种数据冗余,大家可以试想一下,要想获取更快决策,当我要做更多模拟,当我们企业组织如果发生改变,如果把我们品牌管理方式变成个性管理方式对我们会有多大影响,当我们要了解项目的盈利状况,不想等到月底结账之后才能拿到这个数据,怎么办?这就需要我们内存计算技术进行彻底的改造,这个改造不只是利用数据库那么简单,而是对原有商业软件当中的结构进行重构。彻底消除那些要事先进行汇总计算,事先进行分布式存储的做法。

我们还要以最小颗粒度的方式存起来,让客户在不同的视角去做预测和模拟,这是商业软件必须要经历的改变。

这里有一个例子,传统汽车厂要做生产计划,要在晚上做,而且要花数个小时做。当我们都在谈大数据的时候,如果还在五个小时这种量级上面完成生产计划,无疑对整个工业4.0来讲是严重的瓶颈。我们要打造全球集中的实时工业4.0核心,在这个里面,可以将当地市场的订单和当地研发BOM结合起来,驱动当地生产计划的运行,这个运行可以将整个生产交易时间,从原来以小时为计量单位缩小到分和秒级,这样一种决策方式帮助企业建立实时工业4.0的基础。

第二个转变,当我们获得了大量的现场工业数据,当我们获得大量消费环节的,消费级物联网数据之后,对我们的业务流程很有可能发生改变,这个时候软件该怎么应对?今天我们看到绝大多数的企业在做物联网或者工业4.0的架构,有点像开水龙头和冷水龙头放在一个池子里面的做法。

我们做得只不过在这个基础之上,把我们物联网大数据和我们结构化企业的IT系统数据进行比对,通过一系列碎片化物联网应用进行业务流程,可能是方向上的调整或者警示作用。这样一种现状也告诉我们,目前我们物联网应用也好,我们工业4.0其中场景应用也好,还没有丰富成熟到一种,大家可以从个性化需求当中抽出共性化的需求的阶段。

从软件公司来讲,我们需要去打造关注重点行业,我们需要去打造一些应用,不断地从当中去抽取出我们所认为可以共用的,重用的,最佳模块实践,不断地丰富我们的应用,这对我们整个软件厂商来讲是第二个挑战和改变。在这个挑战和改变之下,从SAP角度来看,我们试图从全价值链上面,建立面向工业4.0的基于大数据的业务运行平台,它不仅需要各个环节上面能够承纳吸收这些大数据,更重要是通过这些数据推动业务流程,在业务流程开展当中实时进行指挥和指导。同时这也是一个平台,因为工业4.0目前正处在百花齐放,大家探索的阶段,这个时候需要一个平台承载大家开发出来的成果。

目前我们提出了六大工业4.0业务方案,每一个方案都体现了互联。我们以互联研发为例,今天我们要去谈互联,无疑是从产品生命周期来去谈。有了这样一个背景,我们产品研发或者产品数据管理,就要把我们产品使用过程当中的数据要归纳到,要融入到企业产品数据管理体系当中去。也就是说企业的PRM系统要考虑产品使用方ERP系统使用我们这些数据的场景,那么我们如何打造贯穿整个产品生命周期的数据结构,这是第一个挑战,这是更大的互联带来的挑战。

接下来像互联制造也好,互联供应也好,无疑从工业4.0垂直集成和水平集成解决管理层和车间层的集成,互联营销,互联物流,互联服务,都是试图从互联视角解决如何利用更多的数据更多的平台应对这样一个挑战。 在这里面我们提出六个大的工业4.0的方案和解决的特点。

智能制造以工厂级,车间级系统为例,SAP也提出了尽可能多打通各种环节的继承和互联。包括车间层到管理层,设备到设备,电子商务集成,设备云,供应商集成与直接补货,人的集成等等。这里的互联其实有非常多的技术挑战摆在我们面前。

大家今天如果做电商,今天我们到电商网站上买一个稍微有两三个特性的产品,你就会发现,它一定是把所有都列出来,如果这样一种方法运用到今天智能制造环节,这无疑是一场灾难,所以这里有大量数据集成,大量数据结构的考虑在里面,这SAP针对车间级智能制造提出这样一个互联方案。当然我们要谈智能制造不能只是看车间级,还要看企业级。

这里举一个例子,这是2015年德国工业4.0大赛亚军这样一个企业,他是做工业风扇,鼓风机的企业,他花了五年时间真正实现了工厂及所有这些设备和上层管理信息系统的集成,可以实现单件流,全透明大规模的定制。我们当时问他,为什么没有采取一次性改变方式?他告诉我,这样一种集成是需要非常长的时间进行考虑和实践的。

最后一个转变就是云,SAP,传统我们是做应用系统的,随着今天工业4.0和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为了考虑到我们的接入,以及我们企业在各种应用环节之下对于部署的要求,我们不但要将自己的应用可以做到独立部署,同时放在云端进行部署,而且这种云端部署不仅是跟SAP自身软件的集成,同时要考虑到第三方合作伙伴也好,我们的客户也好这样一种集成,甚至可以提供给一些硬件的厂商,让他来运行他自己的设备。这样一个云平台他面向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视角。

在这里,我们举一个最近我们今年年初的例子,是我们和西门子合作,西门子所有这些设备都将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去汇集和汇总,在这个平台之上,西门子可以提供这些设备能耗的管理,维修的管理,此外合作伙伴也可以在云平台之上进行自己的开发。

未来工业4.0也好,工业物联网应用也好,未来将是几朵云之间的竞争,这种竞争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时间的关系,这是我最后一张总结的片子。SAP的愿景是在工业4.0和数字化转型大的背景之下,打通从万物到洞察到行动到效果这样一个闭环。

如果说最开始40年之前,SAP所做的软件只是针对企业内部进行数字化管理,后来通过客户关系管理,通过供应商关系管理,逐渐拓展到企业上下游,到今天我们又通过工业4.0和物联网,我们可以把我们的设备、客户、产品使用过程当中全部都可以连接起来,也就是说,我们到今天为止,第一次有 这样一个机会,可以将整个价值链上各个环节真正互联起来,在这里我也衷心的期待SAP接下来在这样一场互联时代当中取得更大的辉煌,谢谢大家的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