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的企业环境中,CIO、数据中心(Data Center)经理们所面临的压力正越来越大。IT部门不仅要积极响应各种新的法规要求,对越来越多的数据进行备份和保存,还要更好地管理风险,建立完善抵御各种安全威胁的防范体系。而且由于企业对业务智能和业务流程整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增加处理能力和存储容量,从而导致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规模和复杂性快速增加。同时,面对风起云涌的绿色浪潮,还要提高能源利用率以减少能源消耗,履行企业在环保方面的责任。
事实上,对于逐渐老化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问题甚至更为严重。能耗居高不下、散热问题严峻、机房空间严重不足、操作和运营复杂等等,这些已成为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当企业开始寻求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时,很多CIO都会问,对现有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进行改造和构建新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哪个更合算?从笔者的经验来看,未必每个企业都具备重新创建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条件。在这种环境条件下,通过数据中心(Data Center)改造,推动业务增长并提升灵活性,是一个现实的选择。
当前数据中心(Data Center)迫切需要绿色改造
当前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有以下一些事实必须引起我们的关注。
◎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电力密度在过去10年间增长了10倍。1992年每机柜2.1千瓦,到了2006年涨到14千瓦;很多企业经常因电力限制而无法充分利用其机柜空间。◎处理器能力的飞速提高,导致数据中心(Data Center)基础设施电源需求大幅增加,既要用电力来驱动系统的运行,又要用相当的电力来驱动空调,以冷却系统产生的热量。
◎能源成本水涨船高。在美国,3年的纯能源成本消耗等同于设备购置成本;而在欧洲,这已经超过了两倍。目前IT支出中的大部分,不得不专门投向能源购买。
◎一项由惠普公司和TheUptimeInstitute联合进行的调查显示,全世界大多数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63%的能耗与IT设备的散热有关。
◎传统机房普遍存在局部过热导致的宕机。传统数据中心(Data Center)因设计不合理而制冷不能按实际设备的需要进行分配,导致总体能源浪费高且存在局部过热而宕机。
同时,据我们接触大量企业客户的经验,我们发现大部分数据中心(Data Center)存在空调和散热不合理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设备机柜内散热不合理造成机柜内温度过高;机房布置不合理造成机房温度分布不均匀;局部位置过冷严重,但机柜内温度仍然不符合设备要求;空调运行效率低,加热和制冷同时运行的情况频繁;空调耗能过大,超过机房总能耗的63%.
因此,电源与散热问题已经越来越不容忽视。处理不当,有可能导致服务器或系统宕机、数据中心(Data Center)运营中断、无力增加容量、运营成本增加等等,对业务增长和客户满意度产生越来越大的不利影响。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绿色改造迫在眉睫。
数据中心(Data Center)改造的科学方法
数据中心(Data Center)改造是一个系统工程,科学的方法论非常重要。就惠普公司而言,一般会经过数据收集分析、评估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实施服务、检查与总结等6大步骤。在数据收集分析阶段,会收集各系统图纸、设备详细资料、环境动力历史数据、机柜散热、功率、空调功率、制冷量、送风方式等各类数据。在评估分析阶段,惠普公司的专家服务团队会进行制冷分析、场地分析、电气分析、风险分析(概率、影响、可能的应急措施)等。之后,才开始进行总体架构、改造逻辑架构、改造物理架构等概要设计,以及包括图纸、设备、定制附件、人员等的详细改造计划。待与客户沟通确认后,惠普公司再开始进行实施改造服务,并随时回顾评审。实施完成后进行最后的检查与总结,确保交付给客户满意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改造工程。
在这一过程中,惠普公司通常会将数据中心(Data Center)容量,作为分析数据中心(Data Center)成熟度的衡量指标之一。基于木桶理论,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容量是由最弱因素的指标决定的。我们通常会分析客户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场地因素、空调因素、电力因素,如布线数量、机柜容量、建筑承重、供电总容量、制冷量、送风量、加湿量等,找出最弱因素的指标,然后通过热负荷分析、制冷量分析、气流分析等,确定合理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绿色改造方案,包括数据中心(Data Center)温湿度的监控、送风、回风系统安装、设备机柜的风量分配、变风量空调自动控制等,最终实现企业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绿色节能。通过惠普公司的绿色数据中心(Data Center)改造解决方案,可帮助客户节省数据中心(Data Center)制冷能耗20%?45%,提高现有基础架构的使用效率,降低数据中心(Data Center)单位容量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