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构建精细化运营的智慧数据中心

2015-07-11 21:06:06 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

随着应用与技术的发展,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建设规模出现两极分化的特征:一方面,业务集中与资源共享等趋势推动数据中心Data Center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小型数据中心Data Center在解决资源瓶颈的问题以及提供差异化服务方面的作用日趋明显。

IT系统的集中规模化建设与垂直化分布特征,对基础设施的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这些要求集中体现在融合统一、持续高可用、经济性运营、可服务等方面,并已成为数据中心Data Center可持续发展的关键KPI,而以此为基础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基础设施管理(DCIM)成为了精细化运营建设的关键内容。

1 为何需要建设精细化运营

早期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管理侧重“监测”,管理对象单一,网络简单,烟囱化管理特征明显,无法支撑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物联网、M2M、云技术的发展,使得大量设备连接成为可能,基础设施日趋整合,数据规模、复杂性增加,呈现出如下特征:

1、领域产业链聚合,海量硬件与软件连接,资源的统一管理是基本诉求;

2、保障连续供电、连续供冷,构建内耗最小、功效最大的资源服务中心以应对资源集中、成本控制带来的挑战,成为IDC建设、过程运营需要面对的共同课题;

3、供电、冷却能力、机柜空间等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成为降低TCO、延长数据中心Data Center建设周期的有效方法;

4、同时,DCIM管理与工具快速的渗透到数据中心Data Center基础设施管理的E2E流程中,为自动化、智能化的高效运维与精细化管理提供了基本的技术条件;

建设完整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涉及基础设施,技术与系统架构,应用与数据,业务与流程,组织与运营等全方位内容。藉由基础设施的运营管理,减少数据中心Data Center运营和管理成本,提高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易用性、持续可用性和灵活扩展性,保护投资、提升回报率,帮助用户实现IT创新甚至业务创新,是IDC精细化运营的基本诉求。

2 满足要求的精细化运营框架

数据中心Data Center建设是不一样领域产业链的整合,基础设施呈现出异构、领域差异化特征,需构建一个普适的管理模式,实现统一、融合的管理,以确保业务发生变化时,对系统进行自动调优,实现高效、准确的管理。

2.1 统一、融合的管理

技术、业务、流程的发展和演进,推动数据中心Data Center管理目标和功能不断发展。

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基础设施管理已经从基本的动环管理演进为DCIM,且范围逐渐延伸到BMS、IT资源领域。

管理体系已经由孤立的资源监控、系统及网络,向着统一、融合,面向服务、流程自动化方向发展。

管理功能从数据收集、发现、实时监控,向历史数据分析、决策分析、自动响应方向发展。采集实际的数据以及对数据的分析、统计、报告,给出执行策略是差异化竞争力的关键。

统一、融合的管理,要求有统一的数据模型,实现多源数据相同框架的管理;要求基于开放的平台与体系架构,为系统管理工具选型提供更高的灵活性。

2.2 实现与业务关联的架构

IDC机房管理系统的目标是保障基础设施的持续高可用性,为业务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提供保障。

调查发现,在众多的机房中,尽管已经部署了一定的监控工具,不过这些监控工具都是针对某一个系统或资源设计的,系统相互独立,无法很好的集成(如制冷系统、供配电系统、服务器网络设备之间的管理往往由不一样的厂家提供,相互独立)。

由于缺乏集成的管道和框架,其监控的管理信息不能共享,造成了误报警和报警重复等现象。同时,由于这些工具都只是面向基础设施的监控,即使发现问题,也不能将问题与真正的业务联系起来,也就不能判断此问题对业务的影响,同时无法判断解决问题时的优先级顺序,使影响关键业务的问题被延迟,甚或被忽略,从而无法达成SLA的关键诉求。

因此,一套能实时监控系统、部件运行状态,准确地判断对业务影响的系统是实现数据中心Data Center智能化管理的基础。要实现基础设施的关联管理,提升运营服务水平,要求:

1、系统能够将基础设施的管理与业务流程连接;

2、系统能够将所有不一样的管理工具进行统一和集成,实现信息共享;

3、系统能够根据共享的信息,建立起业务的关联视图。

精细化的运营要求管理工具可将自动化和智能化融入到业务流程中,实现主动式监测和管理,专注于满足业务增长提出的可用性、容量规划和资源利用效率需求。

2.3 基于ITIL的最佳实践

基础设施管理解决方案不仅关注基础设施本身,而且还包括组织内部的组织流程、指令规范、 业务。 如何将组织流程、规范及业务融合到管理系统中,实现数据整合,提升运营服务品质是ITIL的基本理念,是数据中心Data Center对外提供服务的基础。

ITIL提供了一个业务与技术相结合的框架,是IT服务管理的成功实践总结、指导,已经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借鉴ITIL,运营可以以一种受控、有序的方式向最终用户提供服务。

ITSM是建立在ITIL基础上的数据中心Data Center管理与运营服务系统,包括如下几个阶段:基础监控、融合集成、主动预防、自动优化等,是一个渐进过程,处于不断的优化系统与技术的动态演进中。

20141110018

图 1  基于ITIL实践的IDC管理阶段模型

基础监控,是IDC管理的起点,通常以数据采集、故障监控和修复重大故障所需时间作为评估标准,往往是事件触发式的、被动式的。

在融合集成阶段,对基础设施管理评估标准为:所管理资源的可用性、在故障管理系统中关闭故障所需时间。要改善这些评估指标,离不开对业务流程化、最佳实践解决方案的反馈与循环改进。

在主动预测阶段,保障业务系统的可用性和SLA,是支撑主动、高效管理的动因。对资源的性能进行评估、分析,并利用相关领域的技能与知识,对系统资源性能、问题、容量做主动式管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提出建议,是该阶段实践的主要内容。

自动优化阶段,系统会自动调整资源配置,以优化性能。业务策略、业务优先级及SLA会支配基础构架优化的行为,如基于业务均衡的IT资源(VM)与基础设施层的高效节能联动、基于容量管理的负载均衡与资源优化配置等。

自主阶段,使用先进的成本与收益模型、性能与业务响应及时性等来实现业务自动化保障、业务快速部署、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实现IDC建设的弹性扩展。

3 持续构建精细化运营系统

数据中心Data Center基础设施精细化运营的真正潜力在数据,数据中有效信息分布在不一样的解决方案与DCIM工具中,信息的整合贯穿运营的每个环节,是实现精细化运营、构建竞争力、改变市场格局的有效手段。实现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精细化运营,可遵从ITIL的服务理念,围绕数据中心Data Center持续高可用、资源最大化利用以及服务运营持续构建。

3.1 高效,持续高可用

通过系统的监控和管理,确保基础设施的持续高可用性;通过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提升资源的利用率;通过自动化的运维模型,提升管理效率,降低成本,实现业务服务的敏捷化。

精细、广泛的管理

基础设施的精细化、广泛的管理,建立在统一、完备的管理模型基础之上,DMTF发布的通用信息模型CIM框架提供了操作系统、应用程序、网络和设备管理的基本模型,但要实现基于业务、应用的管理,则需要对模型做合适的扩展,以满足运营的基本要求。

在构建高效、持续高可用的运营系统的过程中,满足ITSM管理要求统一的数据模型的基本要求包括:

1、自动的数据采集,设备管理、传感网络可持续采集和集中处理数据。

2、具有虚拟现实的建模能力,包括IT与基础设备在内的资源,可准确的反应现场的配置。

3、所见即所得,可视化的变更、配置,深入到CRAC、行、机架等级,实时可见的能力,可避免主观臆断的移动、添加、以及改变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配置。

4、可持续跟踪IT资产的财务数据(购买日期、成本)以及物理数据(机架中的位置)的变化,实现生命周期内的资产管理。

5、数据中心Data Center的能力规划与预测,集中式的电源、散热、空间、网络占用计算可预知机架能力变化,提高资产利用率。

借助统一的数据模型、组件化及网络构建能力,DCIM能够管理分散的、不断增加的成组应用,支持、收集开局、扩容、迁移、退网等场景下的配置、变更信息,并进行相关处理,提供相关信息,支持决策。用户可在一个集中可视化视图中,以一种更直观、有效的方式来反映当前部件状态并执行控制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