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机构DCDi指出,2014年,中国机房面积达到179万平方米,占到了整个亚太地区机房面积(864万平方米)的20%以上。“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200万台,预计未来每年新的服务器出货量可达到150万左右。为此推算,未来三年,为承载新的IT设备,中国每年需要新建30~50万平方米的机房空间。
在这个倡导“互联网+”的万物互联时代,数字经济背后的强大支撑——数据中心也经历了飞速发展。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新兴数据中心市场,也呈现出“勃勃生机”。据国际调研公司IDC的统计数据,2012年中国数据中心总数量已经达到 510530个,市场总规模达到119.3亿美元,2012年至2017年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9.8%。
Datacenter Dynamics旗下调研机构DCDi的统计数据也彰显了同样的发展趋势。DCDi指出,2014年,中国机房面积达到179万平方米,占到了整个亚太地区机房面积(864万平方米)的20%以上。“有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服务器出货量200万台,预计未来每年新的服务器出货量可达到150万左右。为此推算,未来三年,为承载新的IT设备,中国每年需要新建30~50万平方米的机房空间,”DCDi分析师Hawkins Hua告诉记者。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蓬勃发展的数据中心市场背后的推动力量是什么呢?有行业人士分析: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互联网企业的崛起,以及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一方面,互联网行业客户由于自身业务发展的需要,对数据中心资源需求旺盛;另一方面,云服务需求的快速增长也产生了大量的IDC机房和带宽需求。
就垂直行业而言,政府机构、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和大型互联网企业是推动国内数据中心建设的主要力量。据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数据中心布局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报告,政府建设数据中心的主要驱动力来源于电子政务协同办公、容灾与备份、高性能计算、公共服务平台、应急指挥平台等建设需求。据统计,政府全国建设数据中心数量已经超过15万个,面积超过500万平米。
而在电信行业,三大基础电信运营商及大型IDC服务商是数据中心建设的主体。其中,中国电信全网IDC机房数量达到近375个,其中对外服务的约有320个,机房面积超过39.2万平方米。中国联通的IDC机房数量196个,机房面积达到18.4万平方米;中国移动机房面积达到10.5万平方米。
在金融行业,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数据中心建设较完善,基本完成“两地三中心”建设,城市商业银行次之,98%已设立生产中心,80%设立同城数据级灾备中心。银行数据中心规模大、等级高、数量少。
在超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方面,百度、腾讯、阿里巴巴为代表的大型互联网企业凭借海量的用户群和数据量是主导推动力量。其中,百度位于山西阳泉的数据中心一期总建筑面积达12万平米,建成后数据存储量超过4000PB,可存储的信息量相当于20多万个中国国家图书馆的藏书总量。而阿里巴巴的张北云数据中心项目则总投资达到180亿元,占地近1000亩,将成为该集团的北方区域结算中心。腾讯自然也“不甘落后”,仅在天津就运行着一个总面积达到8万平方米,拥有约20万台服务器的大型数据中心。
在这个市场当中,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也成为了不少传统企业转型的方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驱动了这个市场的发展和繁荣。其中,一些典型的例子包括:纺织业巨头蓝鼎控股通过收购国内基础云服务商高升科技,以布局IDC、CDN和云计算市场;山东省朗源股份宣布将通过非公开发行股票,募资不超过23亿元,发展IDC业务。四川金顶集团(水泥和石灰石厂商)和ST美利的主要业务也在向数据中心业务转型。
除了以上垂直行业的驱动,国家政策层面的支持作用也不容忽视。早在2012年6月,工信部发布《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一步进入电信业的实施意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电信建设,支持民间资本开展因特网数据中心(IDC)和因特网接入服务(ISP)等电信增值业务,同时首次提出了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方式进入基础电信运营市场。
无独有偶。2012年12月,工信部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因特网数据中心业务和因特网接入服务业务市场准入工作的通告》,重新开启了暂停4年的IDC和ISP许可证的申请工作。之后,工信部又在2013年联合国家5部委发布《关于数据中心建设布局的指导意见》,接着国务院今年又发布《关于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这些指导性文件都在推动国内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产业的稳健发展方面起着积极作用。
在以上各个层面因素的推动下,中国数据中心市场未来有望迎来新一轮的增长期。据IDC预测,该市场在未来五年仍将保持接近两位数的增长率,2017年该市场整体规模将达到190.3亿美元。同时,IDC预测,数据中心服务市场将在未来五年保持超过20%的增长率,2017年将达到近40亿美元的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