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我国古代保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介绍

2021-10-05 01:23:57 来源:中存储

我国古代保密制度

(一)我国古代保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1. 秦朝之前保密制度的雏形
      我国古代公文保密制度最早追溯到夏朝。在夏朝史官已经开始对公文进行收藏、保管,十分注意公文的保密。商朝更加注重文书档案的收藏与管理。设立守藏史一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从这里可以看到古代公文保密制度的雏形。周朝则继承商朝传统,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一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并派“守藏史”专门负责与守护。周朝为了公文的保密与辨别真伪,还创立了公文的封泥及用印制度。西周时,还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称“金藤之匮”,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这也成为以后历代重要机密档案的收藏之所。春秋时期,各国国君和卿大夫在文书上用玺印封缄以示慎重,防止传递时泄密,已成为惯例。
  2. 秦汉的发展
      秦朝的保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法的手段强制执行和遵守。为了保证文书安全、迅速、及时地送达目的地,朝廷选派专门人员传递特别重要的或机密文书。到了汉代,公文注意保密,出现了公文密级 ,对于机密文书即封事、合檄、飞檄,都由专人另行封送。
  3. 唐代的完善
      保密制度发展到唐代,唐王朝在借鉴历代公文保密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公文保密制度。第一,表现在盗窃文书的处罚条律上。如“诸盗制书者,徒二年。官文书,杖一百;重害文书,加一等;纸券,又加一等。”第二,表现在私拆公文的处罚条律上。如“诸私发官文书印封视书者,杖六十;制书杖八十;若密事,各依漏泄坐减二等。即误发,视者各减二等;不视者不坐。”严厉、细密繁多的刑法条律为唐代的公文保密制度提供了保障 ,它使公文在保密这个环节上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强制各 级各类秘书人员遵守,有助于提高秘书人员的责任心,避免差错,从而保证了公文的安全。唐朝的保密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宋元明清等朝代沿用并发展。
  4. 宋代的发展
      宋朝边关战事繁多,辽、金、元先后攻击,千方百计大量搜集宋朝情报,为此宋朝对公文保密制度作了更加严格的规定。首先,对失密、泄密行为的处罚规定。其次,实行印行制度。主要规定禁榜示和严雕印。宋朝还规定对有关边防政治、军事及时事的公文要严加控制,禁止复印,以免外传泄漏情报,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处罚条律,到了较好的保密作用。
  5. 元代的发展
      元代保密制度借鉴唐宋模式,基本沿袭宋代,也很严格。明代,产生了有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 文书“揭贴”,而且随着中央集权的加强,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增补保密条律,从而逐步实现了制度化。
  6. 清代的发展
      清代的公文保密制度集历代之大成,臻于完备,形成了适应封建制度特别是皇权高度集中需要的系统、详备的一套保密制度,创设了“实封进奏”、“廷寄”等文书保密方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雍正时建立的密折制度。清代公文保密制度还体现在清朝机要机构的严格的保密纪律上。军机处作为机要核心机关,所办之事,多属朝廷的核心机密,对保密更为重视。此外,内阁也是机要之地,不许闲杂人员擅入。

(二)我国古代不同时期保密制度的比较

时期

保密制度的体现

 

 

 

 

秦朝之前(雏形)

夏朝

开始对公文进行收藏、保管,十分注意公文的保密

商朝

  1. 注重文书档案的收藏与管理
  2. 设立守藏史一职,专门负责保管政府公务文书和典册

 

  1. 将文书正本收藏于天府一 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并派“守藏史”专门负责与守护
  2. 创立了公文的封泥及用印制度
  3. 西周时,还创制了用金属封缄的匮子,用来收藏一些最重要、最机密的档案

 

秦汉时期(发展)

秦朝

  1. 保密制度以法律的形式予以规定,以刑法的手段强制执行和遵守
  2. 朝廷选派专门人员传递特别重要的或机密文书

汉朝

  1. 出现了公文密级
  2. 对于机密文书即封事、合檄、飞檄,都由专人另行封送。

 

唐代(逐步完善)

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公文保密制度

  1. 在盗窃文书的处罚条律上
  2. 在私拆公文的处罚条律上

 

宋 代

  1. 对失密、泄密行为的处罚规定
  2. 实行印行制度。主要规定禁榜示和严雕印
  3. 对有关边防政治、军事及时事的公文要严加控制,禁止复印,以免外传泄漏情报,并制定了一系列严格的处罚条律

元 代

保密制度借鉴唐宋模式,基本沿袭宋代,也很严格

明 代

  1. 产生了有内阁直达皇帝的机密 文书“揭贴”
  2. 不断增补保密条律,从而逐步实现了制度化

 

 

清 代

保密制度集历代之大成,臻于完备

  1. 创设了“实封进奏”、“廷寄”等文书保密方法例如密折制度
  2. 军机处作为机要核心机关,所办之事,多属朝廷的核心机密,对保密很重视
  3. 内阁也是机要之地,不许闲杂人员擅入


(三)历代公文保密的制度涉及许多领域
  1)是在公文制作中采用公文用印制度。魏晋之前的简牍文书,它由多片竹简或木片组成,用绳系连,其封页称为“检”,在“检”之结绳处糊上一块粘泥 ,在粘泥上加盖印章,显出印文,粘泥干后很坚硬,这种用印法称为“封泥”,也称“泥封”。加盖封泥的文书就叫做“玺书”。若没有这种封泥印章,则公文不能生效。就保证了公文的有效性和机密性,可以防止公文被伪造、篡改或泄密。
  2)是在公文的传递中采取的必要的保密措施。春秋战国时期,为使机要文书传递安全保密,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上下官署传递公务文牍,均须用官印予以“封泥”而晋以后的纸质文书,则用专门的封皮折角密封,并于封皮两端加盖印章或署上姓名,以此来防止公文泄密。秦朝制定了具体、详细的公文传递制度,对特别重要或机密文书,在传递中选派专门人员传送,所经各县不得查问和阻拦,违者受罚。宋朝新创了军邮制度。有军邮局传递公文,既迅速又保密,

  3)是体现在公文的折叠、装封、编号上。宋朝创造了实封制度,即官员呈奏的文书如事关机密、灾异、狱案、军事等,皆须将其封皮折角重封,两端盖印,无印者书官名,封面不准贴黄。在外奏者,只贴“系机密”或“急速”字样。并规定,若发现依例应该实封而未实封的公文,其主管官员将被严惩。这就有效保证了公文的机密性。
  4)是体现在公文的保管上。自商迄清,机密公文档案之搜索、秘藏,并定人专管,不让无关人窥视。另外,还有两小点。一是在公文的收文、发文的登记中也采取了保密手段。宋代的登记制度,公文收发不仅要登记 ,而且对重要的涉及机密的公文还要装入封皮折角密封以防止公文泄密。二是在元代首创的“照刷”制度中,这是监察官检查官府文卷的一种公文处理的制度,但对有关军事边关的公文是不照刷的,原因正是为了保密。
  总而言之,保密制度是我国古代公文处理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它对确保古代公文处理的安全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又对现代公文的保密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不少成功经验对我们今天的秘书工作有借鉴价值和启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