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存储网

21级高管,年薪超过600万的前华为海思技术总监竟是美国特工,率队窃取机密震惊全国

2025-08-19 15:04:03 来源:科技号

一家宣称要打破国外垄断的国产芯片公司,其创始人团队却几乎全盘复制了前东家华为的技术,甚至连代码里的内部标识都忘了删除。最近,这起案件的判决结果出来了,主犯张琨,一名前华为海思技术总监,被判入狱6年。

这起案件的离奇之处在于,张琨并非普通的技术人员。他头顶北京大学和美国双硕士的光环,曾在美国高通任职五年,是业内公认的WiFi技术专家。加入华为后,他更是身居21级高管,年薪超过600万。然而,一个少有人知的细节是,这位被委以重任的总监,早已是美国公民。

国产之光还是复制粘贴

2021年2月,张琨从华为离职。仅仅一个月后,一家名为“尊湃通讯”的公司在南京成立,创始人正是张琨。公司高调宣称要研发国产WiFi芯片,打破国外垄断。其核心团队超过六成都是前华为员工,这让尊湃在资本市场上一出场就自带光环。

资本的反应极为迅速。公司成立仅两个月,高榕资本就投入上亿元,小米集团、湖杉资本等知名机构也紧随其后。不到两年时间,尊湃的估值从五亿飙升至十亿。所有人都以为,一颗国产芯片的新星正在冉冉升起。

2022年11月,尊湃发布了首款WiFi6芯片,并宣称其性能比华为还要快30%。更令人咂舌的是,这款芯片从设计到流片只用了不到两个月。在芯片行业,这个速度快得不合常理,也正是这一点,引起了华为的高度警觉。

连代码注释都懒得删

华为内部迅速启动了调查。他们将尊湃公开的芯片性能数据与自家尚未发布的技术进行比对,结果令人震惊。不仅性能曲线和参数误差几乎完全一致,尊湃芯片的40个关键技术点,与华为技术的相似度竟然高达90%以上。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调查人员在尊湃的部分代码里,发现了未被清理干净的华为内部程序标识。这已经不是简单的“借鉴”或“灵感相似”,而是赤裸裸的复制粘贴。证据确凿,华为随即报案。

2023年4月19日,上海与江苏警方展开联合行动,突袭了尊湃位于两地的办公室。现场查扣了七台存有侵权技术的服务器,冻结了近一亿资产。包括张琨在内的14名核心成员全部落网,这匹所谓的“国产黑马”就此倒下。

蚂蚁搬家式的原始偷窃

警方调查揭示了这起技术盗窃案的惊人细节。张琨团队的窃密手段被他们自己称为“蚂蚁搬家”,方法虽然原始,却极其有效。他们利用了华为内部对核心员工的信任,绕过了层层安防体系。

一些工程师在离职前,用手机一张张截屏或拍摄电脑上的电路图和算法流程图。有人甚至直接手抄关键代码,然后若无其事地带出公司。这些看似笨拙的方法,却成功将华为耗时9年、投入9亿元研发的核心技术一点点搬空。

更隐蔽的手段也层出不穷。为了躲避数据传输监控,他们将核心数据拆分成小型压缩包,通过蓝牙悄悄传到智能手表上。还有人把华为的专有代码稍作修改,伪装成开源项目上传到GitHub等公共平台,再由外部的同伙“光明正大”地下载使用。

一场没有赢家的官司

今年7月28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张琨因侵犯商业秘密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处罚金300万元。其余13名团伙成员分别被判1至5年不等的刑期,尊湃通讯公司也被强制解散。

值得注意的是,法院首次将“技术密点重合率90%”作为定罪的核心依据,这在类似案件中开创了先河。同时,判决还对张琨等人处以“出狱后五年内禁入芯片行业”的从业禁止令,这在国内知识产权案件中也极为罕见。

然而,刑事判决并不能完全弥补造成的损失。有行业专家估算,此次技术泄密事件,直接导致中国在WiFi7全球标准谈判中损失了约15%的专利分成,每年的损失可能高达一至两亿美元。这不仅是华为一家的损失,更是国家在关键技术领域话语权的削弱。

结语

这起案件也给整个行业敲响了警钟。一家由前员工组建、技术背景光鲜的公司,竟然能让高榕资本、小米这样顶级的投资机构都未能察觉其技术来源问题,暴露了行业尽职调查的巨大盲区。资本追逐风口,但不能罔顾事实,技术来源的合规审查必须成为投资的先决条件。对企业而言,信任不能替代制度。华为号称滴水不漏的安防体系,防住了外部的攻击,却没能防住最熟悉规则的内部人。当贪婪压倒了职业操守,再高的薪酬和再好的平台也留不住一颗早已异化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