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2014-2015年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发布会在北京成功召开。该系列丛书由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作序,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著,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在会上介绍:《中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系列蓝皮书》自2012年推出以来,一直受到社会的高度关注,业已成为行业内的重要参考资料。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认为,该系列丛书是国内出版界难得一见的针对工信领域做连续研究并不断细化的恢弘巨制。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罗文
据悉,今年该系列蓝皮书再创新高,一举推出了包括中国工业发展、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工业发展质量、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国工业技术创新发展、中国工业节能减排发展、中国中小企业发展、中国消费品工业发展、中国原材料工业发展、中国装备工业发展、世界工业发展、中国安全产业发展、中国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估、世界信息化发展、中国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评估、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世界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中国软件产业发展、世界软件产业发展、中国网络安全发展、中国无线电应用与管理、中国北斗导航产业发展在内的23个领域蓝皮书。
人民出版社副总编辑于青
该系列丛书对2014-2015年我国工业和信息化发展发面的成就与问题进行了回顾总结,同时还对各个行业领域的整体发展状况、重点政策解析、重点行业发展状况、区域发展情况以及重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梳理。
经济学家/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特邀顾问 胥和平
我国制造业已到由大变强的紧要关口
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为该系列从书作序--《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 加快向制造强国迈进》。 苗圩指出,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
苗圩认为,虽然我国制造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提质增效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酝酿新突破,世界制造业发展出现新动向,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制造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比较优势和外部环境都在发生深刻变化,制造业已经到了由大变强的紧要关口。今后一段时期,必须抓住和用好难得的历史机遇,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推进制造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基础和强大动力。
苗圩强调,2015年3月,国务院审议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立足我国制造业发展实际,做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其核心是加快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实施工作,在推动制造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做出应有贡献。
我国工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制造强国战略需把握六大问题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王鹏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樊会文
该系列蓝皮书研究表明,我国已到工业转型升级和建设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因此,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瞄准重点领域和方向,集中力量尽快取得实质性突破,促进全产业链整体升级。具体而言,应把握好以下六个重大问题。
第一,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创新发展能力。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导的产业创新体系,健全和完善制造业协同创新网络,积极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第二,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大力度发展高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等重点领域发展。
第三,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大力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深化互联网的应用,加强工业云服务平台建设和大数据技术应用,鼓励发展基于互联网的众包设计、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新型制造模式,推动制造模式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转变,实现两个IT融合发展。
第四,健全绿色工业体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能源和资源的使用效率,推进能源资源的综合利用,严格控制产能过剩行业盲目扩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强工业节能管理。
第五,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培育知名品牌。提升先进质量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借鉴国外质量管理先进经验,加强质量管理,促进企业采用并行工程、敏捷制造、在线质量检测控制等具有两化融合特征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第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发展环境。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力度简政放权,落实企业投资主体地位,简化企业投资项目审核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