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备份顾名思义,就是将数据以某种方式加以保留,以便在系统遭受破坏或其他特定情况下,重新加以利用的一个过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为自己家的房门多配几把钥匙,为自己的爱车准备一个备胎,这些都是备份思想的体现。
数据备份的根本目的,是重新利用,这也就是说,备份工作的核心是恢复,一个无法恢复的备份,对任何系统来说都是毫无意义的。在实际情况中,厂商或集成商更多的是向用户吹嘘,自己的产品在备份过程中如何的巧妙。然而,作为最终用户,一定需要清醒的认识到,能够安全、 方便而又高效的恢复数据,才是备份系统的真正生命所在。也许很多人会以为,既然备份系统已经把需要的数据备份下来了,恢复应该不成什么问题。这就大错而特 错了,事实上,无论是在金融电信行业的数据中心,还是在普通的桌面级系统中,备份数据无法恢复,从而导致数据丢失的例子实在太多太多了。就在日前,我国西 北地区的一个省级电信运营商还糟此劫难,系统数据遗失殆尽,该运营商的声誉和众多用户的利益都受到了重大损害。这次事故的主要责任者之一,就是一个全球知 名的备份软件厂商,因为其提供的备份产品没能正常恢复系统数据。
当然,在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下,数据备份工作毕竟算是系统的一个“额外负担”,或多或少的会给正常业务系统带来一定性能和功能上的影响。所以,架设数据备 份系统时,如何尽量减少这种“额外负担”,从而更充分的保证系统正常业务的高效运行,也是数据备份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对一个相当规模的系统来说,完 全自动化的进行备份工作是对备份系统的一个基本要求。除此以外,CPU占用、磁盘空间占用、网络带宽占用、单位数据量的备份时间等等,这些都是需要重点考察的方面。千万不可小觑备份系统给应用系统带来的影响和对系统的资源占用,在实际环境中,一个备份作业运行起来,可能会占用掉一个中档小型机服务器CPU 资源的60%!而一个未经妥善处理的备份日志文件,可能会占用源数据量30%的磁盘空间!这些数字都是来源于完全真是的实际环境,而且属于普遍现象,由此 可见,备份系统的选择和优化工作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任务。选择的原则也并不复杂,一个好的备份系统,应该能够以很低的系统资源占用率和很少的网络带宽,来 进行自动而高速度的数据备份。
数据备份作为存储领 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存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都是不容忽视的。对一个完整的IT系统而言,备份工作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意义不仅在于防范意 外事件的破坏,而且还是历史数据保存归档的最佳方式。换言之,即便系统正常工作,没有任何数据丢失或破坏发生,备份工作仍然具有非常大的意义――为我们进 行历史数据查询、统计和分析,以及重要信息归档保存提供了可能。
简单的说,一份数据备份的作用,不仅仅像房门的备用钥匙一样,当原来的钥匙丢失或损坏了,才能派上用场。有时候,数据备份的作用,更像是我们为了留住美好 时光而拍摄的照片,把暂时的状态永久的保存了下来,供我们分析和研究。当然我们不可能凭借一张儿时的照片就回到从前,在这一点上,数据备份就更显神奇,一 个存储系统乃至整个网络系统,完全可以回到过去的某个时间状态,或者重新“克隆”一个指定时间状态的系统,只要在这个时间点上,我们有一个完整的系统数据 备份。
还有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数据备份更多的是指数据从在线状态,剥离到离线状态的过程,这与服务器高 可用集群技术以及远程容灾技术,在本质上有所区别。虽然从目的上讲,这些技术都是为了消除或减弱意外事件给系统带来的影响,但是,由于其侧重的方向不同, 实现的手段和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集群和容灾技术的目的,是为了保证系统的可用性,也就是说,当意外发生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和功能不会因此而间断。对 数据而言,集群和容灾技术是保护系统的在线状态,保证数据可以随时被访问。而相对来说,备份技术的目的,是将整个系统的数据或状态保存下来,这种方式不仅 可以挽回硬件设备坏损带来的损失,也可以挽回逻辑错误和人为恶意破坏的损失。
然而,一般来说,数据备份技术并不保证系统的实时可用性。也就是说,一旦意外发生,备份技术只保证数据可以恢复,但是恢复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 间,系统是不可用的。在具有一定规模的系统中,备份技术、集群技术和容灾技术互相不可替代,并且稳定和谐的配合工作,共同保证着系统的正常运转。
随着存储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在SAN和NAS这些新的存储系统结构中,传统的备份技术在结构上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从LAN Free备份到无服务器备份,这些备份领域里的新兴技术正在日渐成熟和完善。另外,一些系统基本工作机制也在逐步更新。例如,被各大备份产品供应商热炒的 “块级增量”技术,就是一个典型的底层技术变革。这些新技术在今天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应用限制,但是相信不久的将来,这些技术都将会广泛应用于各种系统 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