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于近日发布了《IDC Market Glance:中国油气行业上游数字化技术供应市场概览,2023》报告,展示了中国油气行业勘探开发领域数字化市场的构成和格局,遴选出了不同细分市场领域的主要技术供应商,共有121名代表性厂商入选市场概览地图(详见下图)。并对市场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度阐述,以期为中国油气田企业选择合适的技术伙伴提供支持与参考,也为中国技术供应商定位细分市场、明确发展路径提供依据。
经过对油气行业勘探开发领域的深度研究,IDC发现以下市场特征与趋势:
增储上产与提质增效
当前中国已开发的油田普遍进入开发后期,尤其是东部油田已经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部分油田综合含水高达95%以上,处于特高含水、高采出程度阶段,面临“老区挖潜”的局面。在新油田发现方面,2022年3个油气田新增石油储量规模达到大型,6个油气田新增天然气储量规模达到大型。但大部分新发现油田油气藏隐蔽、零星分散、埋藏深。非常规油气藏物性差、开采工艺复杂。作为勘探开发新领域的海上油气田施工作业环境复杂,工艺技术要求高、后勤保障难度大、安环风险高,勘探开发业务面临着较大的挑战。由此可见,增储上产面临挑战。在政策上,二十大给出指示,油气行业需要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深化油气先进开采技术开发应用,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油气上游数字化供应商可将重点放在助力油气田企业提质增效上,比如支持地质评价更精、储层预测更准、钻进效率更高、采油寿命更长、提采解决方案更优、生产风险更小,从而降低单位产油量所需的成本,提高勘探与钻采效率。
数字化转型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数字技术大规模应用能够降低油气生产成本的10%-20%。数字技术包含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边缘计算、5G等,应用在油气行业上游领域主要有6大场景:地质智能评价、储层智能探测、油气智能钻井、储层智能完井、油气智能开发、以及安全智能保障。目前已有一些细分场景开始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比如地震解释、测井解释等工作量大、重复度高的场景,岩性识别、储层精细化描述等需要提高精细度的场景,钻井井涌预警、工况识别、智能旋转导向、抽油机故障识别、设备预测性维护等能从大量历史运行数据中挖掘价值的场景。未来,数字技术将全方位渗透到油气行业各环节,实现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的“三流合一”。
各大油气央国企也在积极参与到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中国石油将在2035年全面建成“数智中国石油”,在2050年建成“智慧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以石化工业互联网(石化智云)为支撑,聚焦集团一体化管控能力、板块创新创效能力、专业化统筹管理能力和新经济价值创造能力的提升,围绕全产业链开展数字化转型,重点开展十五项转型工作任务(1个支撑、4大能力、15项任务,简称“1415”工程),以数字技术驱动管理创新、业务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中国海油绘制了“一个平台、两套体系、三朵云、四项能力、五大提升”的数字化转型总体蓝图,制定了“2035年实现智能化信息化水平居于国际一流”的目标,2030年前将实现数字业务创新与模式转型。国家管网的目标是打造“数字国家管网”,2025年实现产业链全面数字化阶段。
勘探开发专业软件
油气行业软件分为专业软件和通用软件,专业软件包括地震解释、反演、地质研究、含油气模拟、油藏建模、数值模拟等,通用软件包括ERP、MES等。相对于通用软件及管理、决策支持软件的蓬勃发展,中国勘探开发与石油工程领域成熟的商业化软件较少,但仍然有不少行业企业深耕此领域并不断尝试,比如东方地球物理公司的GeoEast和中石化的News为代表的一大批油气地质软件、油藏与工程研究软件,经过多年持续发展,已经在局部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这些软件在部分研究领域的特色化与专业性方面,也达到了一定的国际先进水准。
低碳与可持续发展
石油石化行业面临着安全、绿色、可持续发展的挑战,数字化转型的急迫性日益增强。在“双碳”目标下,科技创新和能源消费升级的趋势必然会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需要充分发挥行业海量数据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数字技术绿色效率的优势和成本优势,积极布局对油气行业清洁化的实践。
IDC中国能源行业研究经理周启珊表示,油气勘探开发是将数据不断处理加工成为更复杂的数据的过程,将地面样本、地震、钻井、测井、油藏、物化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再综合归纳成为知识模型。油气上游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基础是知识化与模型化,基于地表与地层数据的采集,建立静态表征模型,结合机理模型,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通过人机交互的模拟来优化辅助勘探开发决策的过程。据IDC的数据显示,中国油气行业数字化市场为百亿人民币级别,近五年的复合年均增长率为16.6%。国家政策和资本市场对能源行业给予足够重视和持续支持,结合油气行业增储上产的基本目标来看,油气行业数字化市场规模将持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