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于近日发布了《 中国云原生基础设施技术能力评估报告,2023 》 。本次报告评估主要围绕云原生基础设施开展。云原生基础设施与云基础设施的计算、存储、网络等相对应,它是指在云计算环境下,为支持容器化应用程序、微服务架构和DevOps而设计的新型基础设施。它包含运行时、云原生存储、云原生网络、镜像、编排调度等能力。云原生基础设施让应用与基础资源解耦,让业务和技术的关注点分离,将越来越多的复杂性下沉到基础设施,从而使企业数字化团队更加聚焦业务创新。
自2013年云原生概念被提出以来,云原生的理念和技术在十年间得到了迅速发展,对IT基础设施、应用架构和应用开发模式带来了深刻改变。2022年初,国务院正式发布《“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指出要优化升级数字基础设施、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在此背景下,云原生技术将会迎来更广泛地应用。IDC预测,到2024年,新增的生产级云原生应用在新应用的占比将从2020年的10%增加到60%。
在云原生时代,传统的基础设施已无法满足云原生应用的需求,这也驱动了IT基础设施的云原生化。IDC预测,到2024年,云原生的工作负载将会占据服务器上工作负载的1/3。IDC认为,云原生基础设施在提升企业效率、降低成本以及促进创新方面存在巨大潜力。在未来几年内,云原生基础设施应用规模将更加广泛,并将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驱动力。
IDC针对一些优秀的云原生基础设施厂商,对其目前的产品能力、技术能力及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主要包括阿里云、博云、华为云、灵雀云、亚马逊云科技、移动云、中国电子云等,希望能为厂商产品与技术的发展提供建议,并为技术买家选择供应商提供全方位的技术参考。
在本次研究的调研和交流过程中,IDC有如下发现:
-
开源的繁荣为云原生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开源技术和文化在近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开源的核心理念是共享、协作和创新,它鼓励开发者共享代码、知识和经验,共同为一个项目做出贡献。云原生基础设施的很多核心组件,如Kubernetes、Docker等,都是基于开源技术构建的。开源的繁荣为云原生提供了丰富的技术资源和社区支持,使得云原生技术得以快速迭代和优化。同时,各云原生技术提供商也积极参与开源,为社区贡献了众多优秀的开源项目,又进一步推动了开源的繁荣。在此背景下,云原生基础设施技术也得以迅速发展。
-
生成式AI与大语言模型的发展为云原生基础设施的发展提供了强劲驱动:近年来,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在多个领域展现了其强大的能力,从自然语言处理到图像生成,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泛。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除需要大量的计算资源和存储资源外,也需要更强的弹性、任务调度能力和高可用性。云原生基础设施由于其灵活、弹性、高可用等特点,成为部署这类应用的首选。为了满足生成式AI和大语言模型的更高需求,云原生基础设施也需要不断地进行创新和优化,这为其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方向。
-
云原生基础设施正在各行各业开枝散叶,成为数字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从金融、医疗、教育到零售、制造、物流,几乎所有的行业都在进行数字化转型,而云原生基础设施是这些转型的核心支撑。云原生基础设施的弹性、灵活、自动化等特点,使其能够完美地满足企业的各种需求,帮助企业提高运营效率、降低成本并增强创新能力。随着数字化的深入,企业对云原生基础设施的依赖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意味着云原生基础设施的市场前景非常广阔,它将成为数字化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IDC中国云原生市场分析师王彦翔表示,随着行业数字化转型的推进和企业对降本增效的迫切需求,用户对基础设施的敏捷性、弹性、可扩展性和开放性等要求也日益提高。相较于传统基础设施,云原生基础设施在这些方面表现出更明显的优势。在云原生时代,不仅容器技术被更广泛应用,网络和存储技术也在不断革新;同时,更复杂的业务场景和更多类型的工作负载也驱动了编排调度能力的迭代。目前,我们正处于云原生基础设施普及和发展的关键节点,技术供应商应积极把握机遇、勇敢面对挑战,在增加技术研发投入的同时,始终保持开放的态度,以便在云计算的新时代中占据更有利的地位。
欲了解更多与本次研究相关内容,请与IDC中国高级市场分析师王彦翔(邮箱:bryan.wang@idc.com)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