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今年6月30日晚,滴滴在纽交所静悄悄地挂牌上市,没有敲钟,没有庆祝仪式,低调得让人无法理解。
上市首日,滴滴股价高开27%,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超5000亿人民币)。
让人始料不及的是,7月4日,网信办勒令下架“滴滴出行”APP。
短短5天时间,滴滴经历了“悲喜两重天”。
我们梳理一下滴滴这段时间的大事记:
6月30日,滴滴在美国纽交所挂牌上市,市值一度突破800亿美元。
7月2日,国家网信办宣布对“滴滴出行”实施网络安全审查。受此消息影响,滴滴股价一度闪跌10%。
7月3日,滴滴副总裁李敏发文回应“滴滴在海外上市,把数据打包交给美国”的猜测,表示滴滴国内用户的数据都存放在国内服务器,绝无可能把数据交给美国。
7月4日,国家网信办宣布,经检测核实,“滴滴出行”App存在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问题。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相关规定,下架“滴滴出行”App。
7月9日,国家网信办宣布下架“滴滴企业版”等25款App,俗称“滴滴全家桶”全部下架。
7月16日,国家网信办会同公安部、国家安全部等七部门进驻滴滴总部,开展网络安全审查。
滴滴此次被整改下架,原因很明确,就是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涉及数据安全问题。
滴滴何德何能可以这样做?
根据“易观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数据,2020年5月,滴滴月活用户数为5439.48万,市场占有率为88.71%。2021年第一季度滴滴中国出行业务日均交易量为2500万次。
可以说,滴滴作为网约车领域的头部企业几乎形成了“垄断”格局。
用户数据方面,在截至2021年3月31日的12个月里,滴滴在中国拥有3.77亿年活跃用户和1300万年活跃司机。
那么滴滴的行为也可以这么表述:滴滴长期违法违规收集使用3.77亿中国用户的海量数据信息。
在国家网信办调查滴滴之前,滴滴旗下的『滴滴研究院』曾公布过一组数据。
大家可以感受一下这篇文章,滴滴的大数据是有多厉害。
再看看滴滴公布的热力图。
虽然这仅仅是简单地图,但是已经把国内打车情况分析得一清二楚,甚至可以推断出整个中国的人员流动情况。
最后看看滴滴在全球数据大会上展示的北京市车辆调度图,可以精准到每分钟的调度和道路情况。
从图上可以看出,城市道路地面情况,车辆是否顺畅通行,车速如何,哪些地方的车牌通行时间多,哪个地方拥堵……数据详实,一目了然。
『滴滴研究院』实际上就是滴滴的大数据汇总中心。
毫无疑问,滴滴拥有了中国大量的核心数据。
如此详尽的数据被一家民营公司获得,其带来的安全隐患令人忧心。
02
其实,不仅蚂蚁和滴滴,还有运满满、货车帮、boss直聘等也被审查了。
理由和滴滴一样,都是为了防范国家数据安全风险。
这三家公司与滴滴有两个共同点,一是均于近期完成了赴美上市,二是均掌握了大量中国公民个人信息。
平时我们使用手机APP就会被要求开启各种应用权限才能使用,聊天聊到某个东西,马上APP就推送过来,不小心点了一个广告,对面就能马上打电话过来。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泄露问题严重,通过海量的数据收集,他们能够最大限度地获取消费者的需求,从而做出最客观准确的分析。
精准的分析,就意味着可以精准的收割。在过去的十年时间里面,阿里巴巴投资了近570家公司,腾讯投资了近800多家企业,其投资的公司涉足了消费市场的不同领域,几乎包含了中国人所有的衣食住行,连菜市场都不放过。
非法收集和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数据的现象也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时下社会的一大“毒瘤”。
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在互联网时代的重要性愈加凸显,未来相关监管力度也将持续提升。对非法收集和违法违规使用个人信息进行规范化管理,约束数据信息违法行为的泛滥,是势所必然。
回到数据安全问题上,“滴滴出行”事件或将成为“导火线”,在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信息这件事上,滴滴不是第一个,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包括滴滴出行在内的一些企业收集和使用方面的违法违规行为出“重拳”,既是维护了正常的数据管理秩序,也是对互联网企业的警醒。
大数据时代,数据安全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据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资源、战略性要素,小可以影响到个人的隐私、企业的发展,大可以影响到社会的运行与治理、经济的稳定与健康、国家的兴衰与成败。
中国的未来,将会把数据安全纳入国家安全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