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在鞋服工厂的应用已经越来越广。明年初,一家主要依靠机器人运作的德国工厂将率先为阿迪达斯生产500双跑步鞋,阿迪达斯希望借此来减少劳工成本以及加快产品配送。同样,在国内鞋服品牌中,部分生产环节的人工也开始被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所替代。
员工少了机器人多了
在安踏、361°、贵人鸟等鞋服企业,一种专业表述为六轴机器人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正广受关注。据介绍,一台这样的机器人能代替6个至10个工人,完成制鞋过程中的分拣、搬运等具体操作,不仅大大提高了鞋企的生产效率,同时大大降低了人工成本。
这种六轴机器人是由泉州黑金刚自动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据介绍,它动作灵活、运动惯性小、通用性强,不仅能完成靠近机座的工作,还能绕过机体和工作机械之间的障碍物进行工作,经有关部门认定,已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属于数控机器人中的一种。
除了在搬运、分拣环节应用机器人外,大量的自动化设备也开始被应用在制鞋的各个环节,安踏、特步、匹克、乔丹等本地企业也都相继大量使用自动化生产设备,比如无车缝数控设备、自动跑台网印刷设备、自动洗板机等。
在特步,黑金刚和特步公司共同建立开发了柔性制鞋自动化示范生产线,可通过机械手6秒完成鞋底喷胶,每天产能可达3000双,项目融入4项专业技术(六轴机器人及控制器、智能机器人自动喷胶、3d视觉数据采集、喷胶轨迹自动生成),能够自动适用于不同规格、不同型号的鞋底。每条成型线可减少8-10个喷胶熟练工,大大降低人工成本,并且保证了产品质量和精度的一致性。
自动化设备虽然前期投入成本大,但是从长远来看更经济、更高效,也更灵活。黑金刚董事长阙小鸿告诉记者,有一家做袜套的台湾企业,使用了自动化流水线之后,一条线需要的人工量从16个人减少到3个人,投资设备的资金1-2年就能回本。
满足智能化定制化需求
在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自动化生产线还能帮助制鞋企业更好地适应个性化、分散化的市场需求。阿迪达斯全新的机器人制鞋工厂,旨在创建新型自动化的制造工艺,快速地打造出定制款式的鞋履,让更多的顾客能够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拥有自己的鞋款。
受个性化、定制化等高端消费的需求引导,企业对于柔性生产线的需求令智能化的需求增加。阙小鸿表示,用普通的生产线生产定制化产品,机器的损耗、人工的成本都很高,但是智能化的自动生产线则能够嫁接电脑智能程序,根据不同的材料、不同的规格产品的需求,进行不同的参数设置,通过工序的智能化降低成本。
晋江明伟鞋服曾经进行过一场传统生产线与智能化生产线的比拼,两组生产线各有16个员工,他们分别需在90分钟内车缝尽可能多的鞋面。最终,自动化生产线90分钟生产100双鞋面、耗电1.2千瓦时,传统生产线90分钟生产70双鞋面、耗电2千瓦时。通过智能化设备的更换,在工人不变的情况下,年产量增加了2万双。明伟鞋服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化设备引进之后,工人的效率明显提升,工资也得到了提升,而且上班时间日均缩短了一个小时,不仅工人有良好的稳定性,员工返厂率也从前几年的50%提升至今年的90%。
龙峰纺织去年从日本进口一批自动化织布设备,经过智能化设计布局后,在整理经纱、涂浆、并轴三个生产流程上分别只需一个人在岗,加上一个值班班长,每班4人即可完全掌控面积达2万平方米的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