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智能机器人将会成为我们的奴隶、取代者还是伙伴?

2016-01-26 00:00:00 来源:界面新闻

如今智能机器人在人类社会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类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更是无可回避的命题。智能机器人将会成为我们的奴隶、伙伴、取代者,还是三者的融合?这也是近半个世纪以来机器人两大研究领域——“人工智能”(IA)与“智能增强”(AI)一直争论不休的话题。

近日,《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普利策奖得主约翰·马尔科夫(John Markoff)来华巡讲,马尔科夫早期从事互联网领域报道,曾是乔布斯最为信任的记者。十年前马尔科夫转向报道智能机器人领域,并发表著作《与机器人共舞》(Machines of lovingGrace),他带来了目前智能机器人领域的最新消息,也探讨了“人工智能”(AI)与“智能增强”(IA)的终极关系。

1960年代,智能机器人领域分化成两个各自独立的阵营,“人工智能”与“智能增强”。这两大阵营在近半个世纪中几乎没有交流,处于敌对状态。众多科技媒体,包括约翰·马尔科夫在内,一直在为两者的融合而努力。

“人工智能”(AI)这一概念由马文·明斯基和约翰·麦卡锡在1956年的“达特茅斯会议”上共同提出。1960年代,麦卡锡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实验室,致力于研究出从外形到功能都与人类相似的机器人,以此来替代人类。

距“人工智能”实验室的3英里外的另外一个实验室,由人机交互的先锋,也是“鼠标之父”的道格拉斯·恩格尔巴特设立,从事智能增强研究,他认为智能机器人应辅助人类,并致力于建造出能延伸拓展人类能力的机器人。

目前这两大机器人领域的研究进展各有不同。就汽车行业来说,2015年,科学家塞巴斯蒂安·客隆设计出一辆无人驾驶车,赢得了两百万美元的奖金,这给当时社会带来一种汽车已实现全自动化的假象。但在后续的研究测试中,这辆车在短短200英里的路程中出现了近10次的故障,并且还是以20英里的速度缓慢行驶的。

马尔科夫认为,无人驾驶车并不像预期的那样能很快投入使用,无人驾驶技术至少还需十年的时间完善。近来丰田公司花费数亿美元研制出一种新型汽车,它并不具备无人驾驶技术,而是一款能最大限度提高安全系数的智能自动化汽车,能够让人类更简单、更安全地驾驶。

智能机器人究竟该替代人类,还是该辅佐人类?马尔科夫认为解决“人工智能”与“智能增强”之间内在矛盾的答案,就隐藏在人类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决策之中。

在这场“站队”争斗中,马尔科夫的选择更为现实。“人与机器人要学会协作,两者将会是伙伴关系。”1月19日,在中国科学院天文台A座一层做演讲的马尔科夫说,现在的社会各领域需求日趋多元,人工智能制造出的机器人可以代替人类从事危险工作——例如探索太空,机器人完全能够替代人类上太空。而智能增强更是在扩展延伸人类能力方面潜能更大,两者在科技领域的发展前景都不可小觑,互相融合是必然趋势。

自机器人问世以来,人类对它的恐惧似乎从未停止过。1995 年,《工作的终结》(End of work)这本书提出机器人“危害论”,认为高速发展的自动化将把人类推向“没有工作的边缘”,人类将在自动化下走向灭亡。这在当时产生了重大的社会反响,至今仍有许多人担心自己会被机器人所取代。智能机器人是否会威胁到未来的人类社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与不断改良是否会对未来的就业市场产生冲击?

马尔科夫也一度担心过这些问题。“我当时认为自动化将对世界的经济产生巨大影响,特别对中国这种生产大国来说,是弊大于利的,机器人一旦实现了自动化,并在中国普及,那么很多人都将面临失业,这将对中国经济以及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他说。

但在与经济行为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曼尼交谈后,马尔科夫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有所改观。卡曼尼认为,机器人在世界范围内普及是一件好事,如今很多国家都面临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很大比例,年轻劳动力严重短缺,老年人的照顾问题也十分紧迫,而未来智能机器人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则能很好地解决这两个问题。

智能机器人的发展也并没有断绝人类的工作来源,马克科夫表示,就律师行业来说,现在有很多计算机软件能够阅读法律文件,某种程度上替代了律师的一部分工作,但律师的工作是多元化的,是需要阅读多种材料进行综合思考,机器人要完全替代是不太可能的。相反,智能机器人显著提高了人类的生活质量,很多人都在自动化的帮助下实现了更好的生活,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著名科学家诺伯特·维纳曾在1950年代说过,“人类可以在机器人的帮助下过上更好的生活,抑或可以选择骄傲的死去。”这句话不仅适用于当时,直至今天也是至理箴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