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广东制造”如何升级——专访广东省副省长温国辉

2016-01-25 00:00:00 来源:财经国家新闻网

中国的创新创业,备受世界关注。

现在,全球的制造产业链都面临着结构性调整。美国再工业化,德国进行工业4.0升级,日本发布制造业白皮书,经历了2008年金融泡沫后,发达国家纷纷出现了重拾制造业动能的趋势。

2016年的中国制造业也面临着重重考验:全球需求疲软、国内增速趋缓、产能过剩、劳动力价格增长、土地升值,各类重压叠加,制造业企业的道路愈发逼仄。

广东是中国对外贸易活跃、制造业发达的省份之一。中央在支持广东加快建设广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基础上,同意广东作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试点省,还批复广东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广东有着其他省份所不具备的制造业优势,也面临着后来者的竞争压力。广东的突破点在哪里?在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上,广东有着怎样的现实经验?为此,《财经国家周刊》记者专访了广东省副省长温国辉。

广东有着名企发展土壤

《财经国家周刊》:华为、腾讯、格力,这些都是广东的名企,也是整个国家的名片。是什么原因让这些名企能扎堆在广东诞生和发展?

温国辉:我想这跟广东的机制体制、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等等因素都有关,这是一个综合的体现。可以这么说,广东能吸引这些企业,留住这些企业,也说明了广东有自己的这种氛围、土壤和优势。

我想第一是我们有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比如最近广东提出要大力推动企业自主创新,要建设自主创新示范省,要率先建成创新型广东,用一系列目标和举措来推动。我们从政策措施上出台了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驱动发展的决定,还出台了关于加快建设创新驱动先行省的意见。

我举个例子,2015年初我们是以省政府1号文出台了关于加快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意见,这个意见提出了企业的研发准备金制度、创新补助政策等。我算了一下,大概有12项在全国都是属于先行先试的政策。这个政策出台,在社会特别是在创新创业这个群体里面,引起了很强烈的反响。

第二,广东的优势在于它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市场经济比较好,这是广东突出的优势。我们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最重要的是从政府自身的改革抓起。比如说,简政放权、推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等。就是要做到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加法。

市场程度高,人才就能够得以聚集。同时,又能够推动人才流动。1998年是华为扩张最快的一段时间,那时候它每年要在全国招收一万多大学毕业生,那都是很优秀的高校毕业生。一万多人推动了华为的发展,华为反过来又培养了一批技术和管理的人才。

到了本世纪初,互联网发展很快,包括腾讯这些企业又集齐了一大批人才。很多原来在华为的人又流动到腾讯这些互联网企业,对广东甚至全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支撑和推动作用。

第三个优势,广东的产业规模非常大。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在这方面,我们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坚持以企业为主体,来打造创新体系。现在可以这么说,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战略新兴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现在像新一代移动通讯、新型平板显示、半导体照明等有七个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群体,培育了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核心关键技术,有市场前景的骨干企业,这些成为我们创新的主体力量。

《财经国家周刊》:你说的广东这些体制机制、市场化程度高等环境对企业的创新有多大的影响?

温国辉:到目前为止,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七年位居全国第二,创新经济绩效和科技创新环境等多项指标位居全国第一,高技术制造业规模全国最大,跨境电子商务交易额占了全国的差不多七成。

举几个具体例子。第一就是我们广东创新要素高度集聚。广东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是很高的,2015年我们已经达到了1800多个亿,占GDP比例达到了2.42%,而且,1800亿里面企业的投入差不多占了90%,这在全国是第一的。这90%说明什么?这是企业为主体,市场化程度很高的投入。

另外,广东创新人才也加快集聚,全省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了70万和273万,我们还先后引进了117个创新创业的团队和89名顶尖人才。广东高校有138所,这个数量也是全国第二。

第二,创新载体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比较多。广东现在有国家级的高新区11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总数已经超过1万家,国家级创新平台有132万家。还有各类新型研发机构,有120多家。另外,广东也是在国家的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布局建设比较多的一个省。比如我们现在有国家基因库、国家超算中心、中微子实验室等,这些都布局在广东省。

第三,创新成果产出水平,广东也是全国领先。比如说,广东知识产权综合发展指数、专利综合实力,一直都是在全国首位。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占全国一半以上,广东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了10.56件,产业技术的自给力提高到70%左右,这说明广东从对外技术依赖型向技术自给型转变还是非常快的。

第四,创新企业加速集聚,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集聚了像华为、中兴、腾讯、大江科技等等一批创新成果多、产业化能力强、国际竞争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另外,这些企业正在加速把它的技术优势向产业化优势转化。比如广东的省属国有企业广晟集团研制的DRA数字音频编解码技术,现在是有12项国家发明专利,已经成为国际国内的标准。中兴通讯(000063,股吧)自主研发的基于CDMA技术的标准,现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运用了。

广东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总体来说还是比较粗放,能力还有待于提升。新的经济增长点也好,新型支柱产业也好,规模还没有形成。

各种“忙”的广东创客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人一直给大家勤劳能干、非常忙碌、吃苦耐劳的印象。现在,广东年轻的创客们有哪些新特点?

温国辉:广东人给人家感觉忙忙碌碌的。不过,广东人这个忙,还真有他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后,广东有这样的经济发展成就,跟我们广东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这样的魄力有关系,和这种忙也是有关系的。广东还有一个忙,叫做包容共享的忙,他需要你和大家一起来忙,海纳百川,不排外。另一种忙,是广东人会吃会玩的忙,大家都说吃在广东,广东人喜欢美食和娱乐休闲,这种在高效运转下的高度紧张的创新创业的同时,又能劳逸结合,张弛有度。

所以,这种特质也比较好地吸引了创新创业的创客,他们愿意来广东,在广东能扎下根。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浪潮下,新一代的创客们,除了秉承老一代的传统特质外,也有自己非常鲜明的特点。第一就是创业的群体现在非常广。以前讲到创业,那是高大上,听起来都是海归、高科技精英。现在在广东创业的有在校学生、高校毕业生、异地劳务人员、复退军人,甚至在县镇的妇女同胞。我们对县镇妇女同胞也有专门的支持创业的政策。各个群体都加入创业创新的行列里面来,这是一个特点。

第二就是创业的领域更加宽。以前,广东讲到创新创业,基本上还主要在制造业、服务业,而且是传统服务业,还是实体投资运营为主。现在就非常宽广了,电子信息、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还拓宽到新能源、新材料等。有的还专注于掌握核心技术,走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这样的发展路子,在产业领域已经崭露头角,甚至催生了新的产业变革。比如创客陈海嘉成功创立了干细胞全产业链。还有秦磊,他累积开发运用超过百台以上的工业机器人,这些都是很典型的案例。

第三个特点就是引领带动作用更强。新时期的创客们善于整合,善于利用各种资源,敢于突破传统和跨界融合,能够给创造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还起到了示范引领的作用,能够辐射带动行业,能够辐射带动周边发展,比较典型的像深圳奥比中光公司自主研发的3D传感器和3D计算芯片,引领了行业的发展潮流。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打造了哪些平台给这些创客和创客产品交流?

温国辉:广东市场化程度非常高,还有一个优势就是开放程度也很高。广东的发展都是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这是我们广东的经验。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这个契机,更加密切了跟欧美这些发达国家在技术、人才、管理、金融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主动来对接国际贸易、国际投资的新规则,鼓励企业更多地走出去,引进来。应该说我们也基本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的新格局,形成了广东参与国际的新优势。

深圳有一个很重要的平台叫高交会,就是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已经打造成为全国高新技术领域对外开放的一个很重要的窗口,也是全国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一个重要平台。还有一个就是广州留交会,全称叫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成为吸引海归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和品牌。

举个例子,腾讯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一帆风顺,也是不容易。他们当时有一段时间想筹措运营资金,差点就把QQ软件给卖掉。后来,就是参加刚才说到的高交会,得到了第一笔风险投资,创新步伐开始加快,步入了快速发展的轨道。

传统制造业对接创客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在激发创业创新活力方面,有哪些新的思路和规划?

温国辉:下一步,我们想要做好这几个工作。一个就是要加快建立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就是要明晰市场和政府在推动创新中的功能定位,要扮演不同的角色。

最重要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而政府更多的是在机制体制的改革,在服务水平效率上的提升。特别是要加快推进建立市场化、法制化、高效率的创新治理制度。

第二,要加快形成促进科技和经济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我想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着力点就在于强化体制机制创新和科技创新的协同,形成这种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共享的一个机制。

第三,要加快完善激发创新者活力和动力的政策体系,特别是要加快构建创新人才引进培养及使用的激励机制,也要探索建立充分体现智力劳动价值的分配机制。

第四,要加快构建深化开放创新的工作格局。我们除了要发挥好毗邻港澳这个优势以外,特别要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在高等教育、技术、研发、人才、交流、金融服务等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充分利用全球的创新资源,鼓励引进创新成果在广东的产业化,不断提高广东在全球创新体系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财经国家周刊》:广东是制造业大省,当前,制造业转型升级在全国都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如何在制造业中推进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如何通过创新驱动来破解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难题,广东有怎样的考量?

温国辉: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广东已经成为我国的制造业大省,也是全国重要的制造基地。但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智能化水平,包括产品质量,确实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我看来,我们就是要抓住创新驱动战略这个重大机遇,来推动广东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首先就是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的地位,打造工业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企业仍然是市场的主体,企业也始终是创新的主力军。你有了核心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你就有了创新驱动战略与工业转型升级的最重要、最关键的力量。

接下来就是把各行各业的大型龙头创新企业扶持好,发展好,推动他们发展壮大为行业内的创新领头羊,从而实现我们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生产模式创新、组织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这样的话,能带动我们整个产业链条的创新。

第二,广东省主要以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我们已经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培育建设了一批智能制造的示范基地和骨干企业。我们还大力推动机器人运用,机器换人行动计划。我们也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特别是今年,我们特别提出来要打造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这一个产业带,来提升广东智能制造、智能装备的发展水平。

第三,我们现在也特别注重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创业创新这个过程中,怎么来推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呢?比如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创客技术创新和产品设计能力的优势,来弥补传统制造业比较薄弱的设计研发环节,提高产品整体附加值。我们利用创新创业个性化定制化产品的生产需求,来倒逼制造业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变。广东现在有不少传统制造企业,开始主动去跟创客们对接,为创客提供不同规模的批量生产服务。比如深圳市机械行业协会,发挥他们行业的特点,着手建设智能装备智慧工厂,来满足创客产品批量的生产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