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机器人如何颠覆我们的未来生活

2016-01-24 00:00:00 来源:全球连线

1月18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湛庐文化等主办的「智能时代大未来」高峰论坛在上海召开,这是新年以来首场中外人工智能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度交流。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纽约时报》高级科技记者、《与机器人共舞》作者约翰·马尔科夫,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总裁朱频频发表主题演讲。机器之心作为支持媒体也进行了全程跟踪采访并将陆续发出,今天首先带来对中科院院士何积丰演讲的报道。

一、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

首先,何积丰院士介绍了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他表示,我们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其中一个积极重要的部分就是机器人产业。预计到2025年,机器人工业产值预期可以达到4.5万亿美元,其中2.6万亿来自提高并延长人类寿命,1.4万亿可能来自工业自动化和商业服务任务;在工业和服务领域使用先进机器人承担的工作量相当于7500万全职职工。最终,节约时间的家用服务机器人创造效益可达5000亿美元。

谈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关系,何积丰院士提到,机器人并不是只需要人工智能技术,还需要传感器等更多的东西,是一个更大的系统。

对于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何积丰院士认为,中国引进机器人有很早的历史,汽车行业自动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多数都是从国外进口。2014年,全世界生产机器人中间有40%是中国消费。同时,中国正在发展机器人产业,且南北方风格不同:北方生「硬」机器人,就是我们常见的生产线上的机器臂,这种机器人发展的比较早;而南方提倡的是做「软」机器人,即医疗、老人看护等服务机器人。

二、机器人如何颠覆我们的未来生活

首先,何积丰院士认为未来的机器人能够自己纠正错误和感知。他说,从目前的发展状况来讲,人工智能和传感器技术使机器人能够做出复杂判断,学会执行自己的任务。甚至可能到2025年,这些机器人能够自动改正错误——这个是非常困难的,计算机科学有一个基本规则,就是程序不能自己修改自己的算法,它只能修改数据。但未来的机器人应该能够做到这一点,并且这些机器人是可以感知到它是和其他机器人或人类一起工作的,所以必须具备这样的「意识」,这样人类跟它在一起工作才能感到安全,这是一个发展方向。

其次,何积丰院士以养老看护机器人为例介绍了机器人的未来应用。交互界面、传感器、执行器的发展,结合先进材料跟人体工学设计,机器人进行外科手术的效果以及人体修复设备的质量和功效都有极大发展,现在的机器人往往是生产线上的,而未来发展的是「软机器人」,比如说用在医疗方面,这会产生极大效果。我国有13亿人口,老年人的养老保健需要一种好的、价格便宜的、有效的医疗技术,而机器人在这方面能够代替很多有经验的外科医生。中国的人口老化速度加快,很多目前的厂商当前依靠大量低技术员工从事不规则物体上的精确操作,而此类工作往往导致重复性劳损。例如,春节期间,很多家政服务人员会返乡,这样很多老人就无人看护了。但他们没有办法被送到托老所,因此这个行业智能软机器人的要求是非常多。如果真的要做好这件事情,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技术上的突破。

何积丰院士还表示,我们现在还不能预料未来机器人新的用途。因为世界上很多机器人的形式跟大家脑子里想到的机器人是很不一样的。包括现在很多汽车里面的智能软件,它能帮你自动导航,这实际上也是机器人的功能之一。而且,机器人的价格越来越便宜,目前有精确灵敏度的机器人价格大概在10万美金左右,预计到2025年,价格可以降到5万多美金,每年价格下降10%。这个速度可能会比预想的更快,因为整个芯片产业发展非常快,如果机器人生产规模能够有很大的发展的话,相信这个价格肯定会比这个便宜得多。在约翰·马尔科夫的《与机器人共舞》中提到,自动行走的高尔夫球车价格是1500美金,我相信很多中国人都能够买得起。

最后,何积丰院士说,机器人会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能够代替很多人的工作,以后人们不需要从事这类体力劳动。至于大家都关心的一个问题,最后是人比机器人聪明还是机器人比人聪明?人发明了机器人,机器人也不断在学习,能够增加自己的知识,我们一天要睡8个小时、工作12个小时、玩4个小时,而机器人一天24个小时,只要有电源就会不断学习,它积累知识的过程可能比人类更快。这或将是我们日后发展人工智能必须要考虑的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