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加快实施业态创新方面,进一步完善完备产业链,聚焦3D打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技术应用领域,重构产业传统生态,推动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升级转移,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市千亿产业集群达6个以上,为我市经济总量向第二个“万亿级”冲刺提供坚实支撑!
14个重点产业发展专项加快推进
【核心提示】 推动产业加快向高端发展,我市出台了《成都市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实施方案》等。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14个重点产业发展专项推进计划,对带动作用大的科技型、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做“加法”,以高端、高效产业为发展方向,推动“成都制造”加快迈向“成都智造”。
“要着眼高端,立足高端,发展高端。”市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实施《成都制造2025规划》14个重点产业发展专项推进计划,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提高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的比重,进一步围绕“量质并举”主线,突出发展电子信息、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及智能制造装备、节能环保、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型、先导型产业,优化发展食品、轻工、建材、冶金等传统优势产业,增强成都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发展量增质更优。
以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为例,结合省上五大产业推进方案和我市工业发展战略,立足各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并确定各个产业的核心发展区域和配套发展区域,进一步促进产业成链集聚发展。
其中,页岩气产业以新都区为核心区,重点发展页岩气研究制造及技术服务;金牛区、成华区配套发展研发、技术服务工程建设。节能环保装备产业以金堂基地为核心区,重点发展节能锅炉及余热余压利用、烟气脱硫脱硝、水处理及水体净化、节能电机等技术装备;成都高新区、成华区和锦江区配套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信息安全产业以成都高新区为核心区,重点发展主机及其安全产品、信息安全服务以及关键技术研发;成都天府新区直管区、双流区为拓展区,武侯区、温江区、崇州市等区域结合本地实际特色发展。航空与燃机产业以青羊区为核心区,重点发展飞机整机、飞机大部件、飞机改装和机载设备;成都高新区、双流区、新都区、彭州市和金堂县重点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以成都经开区为核心区,重点发展新能源乘用车整车及动力电池、电机、电控等关键零部件;青白江区、新都区重点发展新能源商用车整车及关键零部件,金堂县等区域配套发展动力电池及电池材料、充电设施设备等产业。
产业发展坚持高端、高效,是成都工业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成都工业产业发展的新常态。成都对带动作用大的科技型、成长型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做“加法”,积极对接并争取国家工信部等国家部委和著名央企,支持我市建设轨道交通重大装备基地、中国软件制造基地、集成电路设计基地、军民融合发展改革试验示范区等,促进轨道交通、航空航天、集成电路等重点产业发展。其中,青白江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绿色建材产业示范基地。
对高耗能、高污染产业巧做“减法”
【核心提示】 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我市出台了《〈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通过对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积极做“减法”;通过技术改造、关停调迁等措施,加大淘汰力度,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了成都经济发展的质量与竞争力。
优化产业结构是实现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方式。开展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大力推进清洁生产,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新增产能,加快淘汰落后和过剩产能,精准对接国家工业强基重点方向,大力实施一批工业强基示范工程,进一步夯实成都市工业发展基础。
在中航工业成飞公司,历时半年总投资4000万元的煤改气工程圆满竣工,6台大型燃煤锅炉被4台崭新的燃气燃油两用锅炉取代。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水资源约3.6万吨,节约标准煤约8000余吨,节约电约150万度,同时基本杜绝了烟尘排放,二氧化硫的排放降至年1.45吨,节能减排效果显著。
以中航工业成飞公司燃煤锅炉清洁能源改造为代表,我市按照总体工作部署,有序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和清洁能源改造工作。“十二五”期间,全市万元GDP能耗从2010年的0.677吨标准煤下降到2014年的0.585吨标准煤,累计下降13.54%。
优化产业结构,不仅加快淘汰落后产业,成都还进一步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2015年4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转型升级发展若干政策的意见〉实施细则》印发,重大项目建设和企业技术改造成为重点支持内容。按照实施细则要求,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规划且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00万元—2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对固定资产投入达到2亿元—10亿元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最高500万元补助;对固定资产投入达到10亿元以上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最高1000万元补助。
规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中心比例接近20%
【核心提示】 为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制造业各领域融合渗透,市经信委积极落实国家两化融合行动计划,下发了《关于开展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培育工作的通知》,推动产品及装备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提高装备整机或核心部件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有力推动了我市制造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发展。
当以劳动密集型、资源消耗型、跟踪模仿型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模式渐行渐远,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型为创新驱动、需求驱动的新趋势,正在激发新的动力。谋远健行。我市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加快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在我市制造业各领域的融合渗透,提升制造业产品智能化、装备智能化、生产智能化、管理智能化和服务智能化水平,促进制造业创新驱动和转型升级发展。
去年11月26日,中国(成都)国际现代工业技术博览会,日本机器人生产巨头安川电机展示的“咖啡师”机器人吸引了不少人。而其位于高新区的成都机器人中心已经正式开业,成为公司继上海、广州之后在中国的第三个机器人中心。与此同时,成都本地企业在机器人生产方面也迈开脚步。作为一家2013年成立的企业,成都三译智能目前已经与成都一些汽配生产企业开展了合作,把“成都造”机器人卖到了山东、浙江等地,力争让“成都造”在新产业里占有一席之地。
以机器人产业为代表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已经撬动成都创新发展的“支点”。通过实施企业技术中心、工业设计中心培育计划,引导上下游产业链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建立一批行业协同创新中心,努力创建国家和区域制造业创新中心,不断完善国家、区域、城市和企业“四位一体”的制造业创新网络。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企业技术中心628户,其中,国家级26户、省级286户、市级316户,规上工业企业拥有技术中心的比例接近20%。
围绕我市工业发展战略,选择一批行业代表性强、创新能力突出、两化融合基础较好的企业,整合相关资源共同支持,推进信息技术在企业产品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和营销服务等环节综合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单元—智能制造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等智能制造应用试点示范,打造一批智能制造典型示范企业,总结提炼示范成果,形成针对不同行业和层级企业的信息化共性解决方案,并推广普及应用,有力推动了制造业整体发展步伐。
新闻链接
重汽王牌推出
40款“精品”车型
助推我市汽车产业加快发展
2015年,在整个商用车行业下滑、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作为我市商务车骨干企业之一,中国重汽集团成都王牌商用车有限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国内大市场,大力调整产品结构,加快提升产品技术等,实现了全年销售3.1万辆的目标任务——重汽王牌公司于日前召开2015年度商会,对外通报企业2015年生产运行情况。下一步,企业将重点推出40款产品,加快推动我市汽车产业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重汽王牌借助自身优势条件,不断加快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制造,先后设计研发出电动厢式运输车、电动冷藏车、电动皮卡、电动勾臂车、电动观光车等品系。这使得重汽王牌不仅在重中轻微卡等领域取得快速发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拓展也有力推动了企业转型升级发展。根据我市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全市汽车产能将达到300万辆,未来将以发展乘用车为重点,以发展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汽车为突破口,推动汽车产业超常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