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存储网消息,第五届RISC-V中国峰会7月17日在上海召开。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司长史惠康在致辞中指出,RISC-V是我国首次与全球开发者同步共创核心芯片技术,是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话语权与影响力的宝贵契机。
从单机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到如今的万物互联时代,计算产业的主流软硬件架构持续更迭。从单机到局域网再到互联网时代,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与英特尔CPU组成的“Wintel”体系占据主导地位,使X86成为主流指令集。到了移动互联时代,谷歌安卓操作系统与基于ARM架构的CPU组成“AA”体系,使ARM成为移动设备、嵌入式领域的主流指令集。
随着全球迈向万物互联时代,操作系统与计算架构将如何演进?“如果说单机是在局域网里,局域网是在互联网里,互联网在移动互联网里,就像上海的内环、中环、外环和环城高速。那么现在进入万物互联时代,面向更广阔的应用领域,什么样的技术架构能成为主导?有不少专家和企业代表认为,很有可能是一个开源指令集做出来的CPU加上开源的操作系统。我个人也非常认同这种想法。”史惠康表示。
开放、灵活、精简正是RISC-V指令集的特点。自2010年问世以来,RISC-V在全球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共同努力下,从学术领域走向产业化、从嵌入式应用迈向更广泛的计算领域。最新数据显示,RISC-V国际基金会已拥有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0家成员。2024年,全球基于RISC-V指令集的芯片出货量达到数百亿颗,展现了RISC-V开放协作模式的强大竞争力。
从全球格局来看,RISC-V的战略重要性日益凸显,各国基于自身的发展和诉求持续加大对RISC-V的投入。美国在维系“Wintel”和“AA”体系优势的同时,对RISC-V的关注度和投入显著提升;欧洲正在积极利用开源架构重塑其工业竞争力。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应用场景和丰富的落地实践,在RISC-V技术和生态构建上展现蓬勃活力。据统计,2024年中国贡献了RISC-V一半以上的芯片出货量,在高性能计算、人工智能,服务器、汽车电子等领域实现突破。
史惠康指出,RISC-V为中国计算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方面,RISC-V是我国掌握处理器核心技术的战略支点,让企业研发人员得以深入参与国际前沿指令集的设计与演进,掌握全流程的技术。另一方面,RISC-V是赋能产业创新的强大引擎,其开源、零授权费、模块化的特性,显著降低了芯片设计的门槛和创新成本,为中国制造提升全球竞争力开辟了新的赛道。此外,RISC-V也是深化国际科技合作的桥梁,是我国首次与全球开发者同步共创核心芯片技术,是提升中国在全球半导体产业中话语权与影响力的宝贵契机。
对于中国RISC-V产业的发展,史惠康提出三点期许:
一是深化协同,共筑繁荣生态。在工信部电子信息司的指导下,RISC-V工委会于2023年8月成立,吸引超过180家会员单位加入,有效凝聚了国内产学研用的核心力量,在标准推进、共性技术攻关、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希望各方继续用好这一工作平台,在核心指令集扩展、基础工具链、操作系统等关键环节形成合力,对内构建服务平台、对外传递中国声音,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RISC-V生态高地。
二是加速转化,驱动规模应用。技术的价值最终由市场来检验,要大力打通从实验室创新到规模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一方面持续巩固和扩大RISC-V在物联网、工业控制、边缘计算等相关领域的领先优势和市场渗透率;另一方面要全力推动RISC-V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服务器、人工智能加速器、智能网联汽车等高价值领域实现规模化商业落地,让RISC-V真正成为中国科技创新的强大引擎。
三是坚定开放,引领全球协作。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融入并丰富RISC-V全球生态,鼓励和支持中国企业、科研机构、开源社区深度参与RISC-V国际基金会的相关工作,在基础标准、安全规范、互联互通等全球议题上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加强与国际顶尖同行在基础研究、前沿技术探索方面的开放合作,吸引全球的创新资源汇聚中国,做全球RISC-V生态的积极建设者和关键贡献者。
作者:张心怡 来源:中国电子报、电子信息产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