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手机的一小步,手机行业的一大步,”在昨日Moto Z的发布会上,联想移动总裁陈旭东这样说到,借用人类登月的语言,陈旭东对这款新机信心十足。
联想发布的Moto Z在机身厚度、拍照功能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而最具创新的还是Moto Z的模块化设计。在它的手机后壳配有16个23K金“摩磁”点,能让手机和各类功能模块相结合。联想首批就发布了五种模块,分别为电池模块、JBL音箱模块、投影模块、哈苏相机模块以及后壳摩范模块。未来联想还会向开发者开放。
手机模块化其实已经探讨很久了,有意思的谷歌刚刚彻底放弃研究了三年的模块化手机项目Project Ara。谷歌退出,联想接手,模块化手机到底有没有前途呢?
一、为什么要模块化手机
模块化手机的思路与PC DIY是一致的,智能手机一两年就要淘汰一次,而很多配件的寿命都长达10年甚至更久,这种淘汰造成了一定的浪费,于是PC升级的思路就到了手机上面。
在早年PC不是一次更新换代,而是逐步更换的。内存不够,加个内存,硬盘不够换大硬盘,处理器慢了,升级处理器和主板。
对于手机来说,2013年已经是5寸的1080P屏幕,2016年更换n次还是5寸的1080P屏幕,而用户要付出多次成本,这显然有些浪费。
于是模块化的思路被提出,用户可以根据需求逐步升级不同模块,达到环保节约的目的。
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需求针对某些模块特殊强化,投入高成本求得更好的体验。
譬如要求速度的,在处理器上多花成本。要求拍照的在摄像头上多花成本。这样就可以个性化需求,达到更好的性价比。
于是,理论上很美好的模块化手机就开始了研发。不仅谷歌有这个计划,中兴也探索过这类想法。
二、模块化手机为何难以成功?
模块化手机看上去很美,但是真正开发起来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与电脑不同,手机的结构设计是非常紧凑的,可以用寸土寸金形容。厂家拼命减小手机的体积,把各个零件紧密的安装在一起。结果就是用户几乎没有安装的空间。
如果手机要做模块化,自由组合,那么每个零件都要有外壳和接口,做出来的手机就会又大又厚。再考虑到手机可能跌落,需要加固连接部分,那就更大了。
而手机开发的趋势是轻薄,主流手机厚度在智能手机出现前是14mm-15mm,智能手机出现后逐渐进化到10mm,如今已经是6mm、7mm、8mm。而做成模块化手机厚度很难达到主流水平,市场前景不会好。同时,由于智能手机的价格越来越低,而且配件有升级,模块化手机的升级效益也在下降。
智能手机平均价格3000元的时候,如果能花600元升级是个选择,而智能手机平均价格已经到了1000元,升级就不如直接更换了。
此外,模块化手机要求各个模块标准化。而需要特殊加强的模块体积往往会超过标准化的限制,预留给1/3寸CMOS摄像头的空间一定无法塞下1寸CMOS的摄像头。
期望模块化能特殊加强,个性化的愿望也很难做到,所以,谷歌最终还是放弃了模块化。
三、联想的外设模块化
联想的这个模块化其实并不太彻底,更像一种标准的外设接口,而非真正的模块化。
Moto Z实际上并不能支持更换各个核心模块,也不能个性化订制。Moto Z的模块化实际是增强外设的模块化。这些模块都不是必须的,而是通过外置模块拓展功能。买了Moto Z手机的用户,如果在某方面有特殊要求可以另外购买外设模块。
如果联想手机的销量很大,Moto Z单款有数千万,上亿的销量,那么其中一定会有相当数量的细分用户购买模块化产品。
反正,这些加强模块的销量就会非常少,而研发费用平摊,物流成本小批量都会提升外设模块的价格,最终造成恶性循环,价格高没人买,没人买价格更高。最终销声匿迹。
四、标准化才能成功
手机所有核心的模块化基本已经失败,未来没有技术上革命性的突破不会有前景。而外设模块化则还有成功的希望。
按照模块化的广义定义,我们现在用的耳机其实就是手机的一个外放模块。耳机能流行,首先是所有手机都支持模拟输出,然后基本都用3.5mm的接口,标准稍有差异但是容易兼容。耳机厂商不用考虑为某几款手机搭配耳机。
而联想所提倡的外设模块要成功,也必须达到耳机的标准化程度。
首先,手机大小的规则要确定,尺寸严格限制,外设的尺寸才容易设计。
其次,接口要统一,所谓摩磁点不能仅仅搭配于一款摩托罗拉Moto Z手机,而是要搭配到所有手机上面,如同耳机的3.5mm接口。
有足够的基础销量,其中才会有大量用户需要加强某一模块而购买外置模块,开发外置模块的厂商也才能有利可图。同时量大也可以降低物料采购成本,把研发费用摊的更薄,把标准化的外设模块价格降下来。如此良性循环,标准化智能手机外设模块才会成功。
所以,谷歌退出的模块化与联想进入的模块化其实是两码事,而联想要成功还有很远的路。
微信公众号:创事记 maomaob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