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存储网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研制实验性DNA磁带

2025-09-22 01:34:14 来源:中国存储网

中国存储网消息,DNA(脱氧核糖核酸)是自然界的终极硬盘,因其具有高密度、紧凑和耐用的特性。为利用这种存储能力,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的蒋兴宇及其团队正在用这种遗传物质制作实验性DNA磁带。这项听起来颇具科幻色彩的研究成果详细发表在近期出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

DNA能在完全不耗电、不消耗宝贵能源的情况下,长时间存储海量数据。理论上,一个人类细胞中的DNA可存储约3.2GB数据(约1000首歌曲)。利用DNA作为存储介质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构建一个易于使用的系统,而朴素的盒式磁带或许能提供解决方案。

在这项新研究中,团队使用聚酯和尼龙的混合材料制作物理磁带,并在磁带上印刷条形码图案,形成数百万个类似于个人电脑文件夹的微小分区,使系统能精确定位数据存储位置。

中国南方科技大学研制实验性DNA磁带

存储文件时,数字数据首先被转换为DNA序列 —— 将DNA的四种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转换为类似计算机0和1组合的代码。磁带表面还覆盖结晶层以防止DNA键断裂。为验证系统有效性,团队将一张数字图像转换为DNA序列后,成功从磁带中快速检索出该图像。

传统盒式磁带每面仅能存储10-12首歌曲,而这种100米长的DNA磁带可存储相当于30亿首歌曲的数据量。其原型总容量达36拍字节(PB),相当于3.6万个1太字节(TB)的硬盘。

但请注意:切勿将这种生物磁带放进阁楼里积灰的老式音响中。该磁带承载的是DNA分子而非声波,且不含任何播放所需的磁体。研究合著者李建凯向媒体解释:"这就像试图用唱片机播放照片 —— 格式根本不兼容。"

若该技术成熟,DNA磁带或可为面临巨大存储和能源压力的数据中心提供解决方案。据MIT2023年研究估计,美国总电量的4.4%被数据中心消耗,且随着科技公司纷纷布局AI,这一数字预计将持续增长。《纽约时报》报告显示,俄亥俄州普通家庭六月电费月涨幅至少15美元,主因正是AI数据中心耗电。

这种DNA磁带技术未来或能为大型数据中心提供可扩展、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同时确保全球数据存储不受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