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中国气象局联手阿里云 大数据引气象险井喷

2014-05-27 00:00:00 来源:中存储

2014年5月27日,中国气象局与阿里云达成战略合作,挖掘气象大数据的深层价值。海量气象数据将通过阿里云计算平台,变成可实时分析应用的"活数据".据悉,这些数据核心应用之一将供保险行业开发气象类保险产品。

在双方战略合作中,阿里云将为中国气象局提供稳定、高效的云计算服务,还将提供技术支持,与气象局共同搭建"中国气象专业服务云",面向有气象数据需求的企业提供专业化的云计算服务。

"气象大数据不仅可以让人们知道天气,更重要的是帮助企业从天气中减少损失或盈利。"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副主任潘进军介绍,国外的气象大数据应用已经比较成熟,英国的气象服务已经全部商业化,年产值达到2600亿美元,美国1600亿美元,日本100亿美元,而中国只有6亿美元,专业的气象数据服务在中国市场前景巨大。

其中,国外气象数据在保险领域的应用成为重点。极端天气事件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还给农业、旅游业、娱乐业等对气象敏感的行业带来了不小的经济损失。为了减少损失,"气象保险"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应运而生,"樱花保险"、"酷暑保险"、"浮冰保险"、"台风保险"、"旅游气象保险"、"下雪保险"等五花八门,各具特色。一家德国研究机构的研究结果表明,全球每年需要100亿美元气象保险资金。

去年,淘宝保险携手安联财险推出的中秋赏月险,让气象类保险完成第一次与民众的亲密接触。而早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也根据天气变化引入了保险机制。如果因为天气原因导致开幕式无法照常举办或推迟,就可以获赔。就在不久前,众安保险还推出了国内第一款"高温险".但相比国外,国内气象险种并不丰富。保险专家认为,保险产品开发的核心是数据精算,开发气象类险种,则对数据以及数据应用能力都有着更高的需求。以赏月险为例,安联财险的精算团队收集了国内过去20年几十个城市中秋当天气象数据,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风险模型开发产品。

在专家看来,赏月险涉及到的精算和数据毕竟简单,而如果涉及到农业生产等专业领域的气象保险,则需要有更丰富的气象数据和庞大运算来支撑。气象数据专业化程度高,不仅横跨历史周期长,同时,区域性差异也非常明显。如何获取足够的气象数据,以及如何使用庞杂的气象数据用以精算,单纯靠保险行业来完成并不现实。

在保险业内看来,中国气象局和阿里云的合作,将成为我国气象险发展的"数据粮仓". "拥有了气象数据和运算能力,国内气象险有望迎来一轮井喷似发展".利用气象云所提供历史和预测的气象数据,可帮助保险公司精算部门评估天气保险产品的可行性、定价、赔率等重要指标;基于实时监测的天气数据可为保险公司提供赔付指导。

据悉,在与阿里云的合作中,中国气象局计划深度挖掘利用的数据包括:60多年来的历史气象数据;全国2万多个观测站、卫星、雷达监测的气象观测数据,包括降水、温度、风力风向、地面结冰、太阳辐射、酸雨、空气能见度等30余种要素;短期、中期、长期的精细化气象预报数据品;通过国际交换获取的全球气象观测、预报数据。

据透露,目前已经有多家保险公司跟进,希望能和中国气象局和阿里云的气象大数据进行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