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随着云计算技术的不断升温,国内的一些通信产业的龙头企业如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为)、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通讯)在大力投入云计算市场的同时,加紧了云计算的专利布局。有关专家认为,面对市场的诱惑,更多的企业可能会以专利布局来作为云计算市场掘金的手段,因此,引导和支持国内企业强化云计算技术的专利创造与运用,可以为企业“走出去”抢占先机。
中外企业加强布局
在航空航天等技术密集产业的设计及实验活动中,在卫星云图的快速处理中,如果使用云计算,工作效率会大幅提高。“云计算所具有的高性能,通用性、资源动态共享、业务创新等优势,使云计算专利成为竞争的目标。”中国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倪光南对记者表示。
所谓云计算,简而言之,就是依赖于电子计算机集群,将大量用网络连接的计算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构成一个计算资源池向用户按需服务,提供资源的网络被称为“云”。“云”中的资源在使用者看来是可以无限扩展的,并且可以随时获取,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
记者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开的专利信息中检索到,近1年来国内企业中云计算专利申请量最多的为中兴通讯,数量为107件;其次是华为,数量为94件。自从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携带云计算技术专利进入中国并投入应用之后,近年来国内企业在云计算技术研发与应用上正加大投入。不久前,国内专利大户华为高调推出自己的云计算战略及技术解决方案,并且提出要超越跨国公司。华为希望利用多方运营商资源,把云计算和数亿用户联系起来,构筑技术应用的最佳平台。与此同时,另一家以专利见长的企业中兴通讯也宣布已经在南京建成全球云计算中心,并将南京作为云计算技术应用的示范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包括国际商业机器公司、微软公司、英特尔公司等国际著名IT企业也正在我国进行战略性的云计算技术领域专利布局。在国内已提交申请的云计算专利中,国际商业机器公司有111件,微软公司有56件,英特尔公司有34件。分析显示,国外企业的专利布局大多集中在程序控制和数据处理等云计算的核心领域;而国内企业主要集中在数据通信网络领域。
在互联网时代,由于介入较晚,几乎大多数核心专利都掌握在国外企业的手中,中国企业因此缺乏话语权。而进入云计算时代,中外企业几乎同时起步,大家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中国企业有很大希望在新一轮的云计算专利竞争中赢得属于自己的一方天空。 政策助力加速发展
“把你的计算机当做接入口,一切都交给互联网。”这句口号,表明了云计算的简便和实用价值,被称为“革命性的计算模型”的云计算技术,使得超级计算能力通过互联网自由流通成为了可能,企业与个人用户无需再投入昂贵的硬件购置成本,只需要通过互联网来购买或租赁计算能力即可实现大规模的计算。
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底,已经公开的云计算技术中国专利共2227件,其中发明专利为1975件,已获权的发明专利为628件,实用新型专利为252件。据国内权威调研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达到559.3亿元,同比增长29.3%。预计,2011年到2015年,云计算年复合增长率在50%以上。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秘书长刘献军表示,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重点发展领域,云计算将极大地推动中国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中小企业信息化升级并保障国家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和加速培育高科技新兴产业。
在产业发展政策方面,国内通信业界多年来一直提倡产业转型调整。“十二五”规划也已明确指出将从生产型投资转向民生性投资,传统产业实现集群化战略,新兴产业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等。国家对云计算的政策倾斜也吸引了资本市场的目光。据测算到2015年,国内云计算产业链规模将达7500亿至1万亿元,而且在国家政策的明确扶持下,我国云计算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在具体建设方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地政府已投资建设云计算中心超10个。北京实施的“祥云工程”行动,计划到2015年形成500亿元的产业规模;而上海则计划在未来的3年中,致力于打造“亚太云计算中心”,培育10家年经营收入超亿元的云计算企业,带动信息服务业新增经营收入千亿元。
“专利与标准就是参与市场竞争的根本。”倪光南表示,在我国,云计算将会形成一条以专利为主线的产业链,在国家和地方相关政策的扶持下,云计算技术市场的未来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