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市府‘一号文’继续加码机器换人,可谓把准了企业最迫切的需求,焦点集中,感觉就像以往的散弹枪变成狙击枪一样”;“政策供给上,还需要对广大中小企业的机器换人提供更多针对性的扶持,让他们想换、敢换、能换”;“要激发东莞全社会的创新氛围,创新性人才能否引得进、留得住才是关键,即便不能让他们常驻东莞,也可以多方合作灵活地用上他们的智慧经验”……
昨日,在东莞报业传媒集团推出的“东莞两会会客厅”的“企业家专场”可谓妙语连珠。就“市府一号文机器换人”与“创新驱动发展”两大主题,凝聚智慧、总结经验、开拓思路,贡献来自企业界一线的真知灼见。
本期嘉宾
●东莞市政协常委、易事特集团董事长何思模
●政协委员、广东都市丽人集团董事长郑耀南
●政协委员、东莞市台商协会会长翟所领
●政协委员、东莞迈科科技董事长李中延
●政协委员、加拿大东莞总商会副会长、东莞赋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魏龙
主题1、聚焦市政府“一号文”
背景:1月26日,东莞市政府发布“一号文”,明确提出到2018年底东莞市八成工业企业实现“机器换人”,力争五年内完成“机器换人”项目2000个左右,建成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基地。为此,“一号文”创新推出了多项融资租赁扶持措施,使企业“零门槛、零首付”实现“机器换人”。而整个2015年全年,我市完成了831个“机器换人”项目,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均大大提高。
问题:市府“一号文”聚焦单一经济政策领域可谓少见,如何看待东莞在“三年六个亿的专项扶持”政策之上,又单独加码“机器换人”?在“机器换人”这个公共政策领域供给方面,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核心观点1:把准需求实现人才升级
何思模:“机器换人”是一个发展趋势,也符合当前产业升级的需要,我们企业感受很深的是“机器换人”后的品质提升率、工作效率、员工劳动强度大不一样。我们有一个生产环节原来有400多名员工,现在加起来不到60人,因为引进购买了6000多万的设备。市委市政府之前已经出台政策,给一些企业“机器换人”补贴,而这次的“一号文”就更加有针对性。所以我对出台“一号文”双手赞成,并且作为一家上市公司将积极参与到这个活动中。
魏龙:“机器换人”满足了当下最实际的需求,一些重复、危险、枯燥的工作可以由机器来代替,倒逼普通工人向高技术工人迈进,打造出像日本、德国那样优秀的产业工人。另外,很多企业老板感觉到,现在新员工在吃苦耐劳和责任心方面,比以前的工人有所下降,而机器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更不容易出错。另外,东莞两级人民法院有很多经济类案件,其中一半是劳动纠纷,东莞是一个制造业的基地,在劳动补偿方面有很多工作,有很多劳动纠纷,企业老板要分出一部分薪资来处理纠纷,在经营管理上会有所减少,从这个角度看,“机器换人”对企业的稳定也有好处。
李中延:先说一个例子,我们企业在2005年的时候员工有5000多人,销售额5个亿,今年2000人不到,但销售额翻了三到四倍,产品品质大幅提升,就是“机器换人”带来的结果。事实上,在我们做新能源锂电池领域,这个行业最顶尖的一拨企业早就开始了自动化改善;而三四十年前欧美、日本都在大力进行自动化改造,香港、台湾在过去二三十年也早就完成了自动化改造。现在我们想走国际化,打全球化战略,自动化程度就必须提升。这个过程中,人的素质也相应提高。现在我们硕士生达到100多名,本科生达到六七百人,剩下1000名普通员工也有大量中高级技术工人。所以加码“机器换人”,这一点政府的决策是非常正确的,更快做到做好,就可以提升整个东莞的经济竞争力。
核心观点2:“机器换人”不止于设备更新
翟所领:以前的政策就像霰弹枪,打出去子弹太松散,不如像狙击枪一样,选择一个大家最需要的目标方向加大力度,“机器换人”就是目前企业所需要的。但具体怎么实现?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政府和企业应该对“机器换人”的概念要厘清。其实“机器换人”也不一定非得是高精尖的工业机器人,不一定就是很贵的设备。任何只要能够节省员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的过程,当任何企业在任何的生产环节当中能够节约工时、增强效益时,都可以叫“机器换人”,我们应该提供这个观念,扩大这个观念给所有的企业,政府也应该在工厂生产线之外,扶持更多的自动化项目。“机器换人”不应该仅仅是生产线上的设备改造、更新。
郑耀南:谈到“机器换人”,如果从字面上来看,好像是机器把人换掉了,好像是失业,会有恐慌。但我其实觉得“机器换人”是供给侧的改革,就像几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等新机器出现带来了经济活力和市场的发展。4年前我们做了一次“机器换人”,我把物流设备全部更新成了最新的现代化设备,当时我们有500个工人,当时只能完成8个亿的生意,现在,同样500个人完成了接近60亿的收入,而且他们的个人收入也提升了。因为以前的员工只需要有力气,现在需要有技术,需要更了解整个机器设备的使用。因此我觉得“机器换人”的概念不局限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多带来的是整个企业乃至某个行业、地区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另外,实际操作层面,我觉得“机器换人”也不仅仅是在设备上面的更新,同时还要加强软件上面的更新和投入,这也就是信息化的投入。一方面是硬件,一方面是软件,都是提升了整个工作效率和整个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核心观点3:中小企业更需要“机器换人”
郑耀南:企业有大有小,大企业、优秀企业投入设备改造的过程中比较大胆,愿意投入,因为这会产生很大的效益。但一些小企业投入之前,他们关心的是最后的产品到底生产给谁,怎么在市场上进行销售,这是个难题,这些问题不解决,中小企业也没有胆子、下定决心去做工业技改投入。因此,我们要考虑如何打消这些疑虑,这方面可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小企业,顺利实现“机器换人”的工作。比如,龙头企业帮助中小企业共同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号召和促使中小企业实现“机器换人”。因此,我建议从一个行业来看这个问题,或者从供应链的角度来看,可能会获得更好的效果,也会提升小企业做“机器换人”的积极性和激情。
翟所领:我注意到目前政府扶持的企业,实际上主要还是以规模以上企业为主,但是东莞中小企业特别多,他们是不可忽视的群体。如果要真正实现比较广的覆盖率,就一定要让中小企业参与。这就需要政府把扶持的门槛进一步降低,而且要充分宣传带动。当中小企业参与得越来越多,东莞经济真正的升级也就达到了。
魏龙:“机器换人”,大企业比较容易做到,因为它有资金和技术,但中小企业怎么做,这就需要多花一些时间精力来调研。这方面,其实可以参考能源合同方面的经验。使用新能源模式之后,比如说LED灯,节省下来的电费可以分成。“机器换人”能不能有类似于这种模式,让没有那么多资金的企业也先更新了设备,再跟投资方进行分成,这样应该可以让“机器换人”早日实现目标。
主题2、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背景:2015年,东莞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适应新常态的核心任务,出台了一系列综合政策,全市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6.2%、7.5%。而2月22日全市创新驱动发展大会召开,提出要求将创新驱动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和总抓手,确保实现“创新驱动发展走在前列”。
问题:企业界该如何响应这一口号,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东莞全市层面来说,激发企业和社会的创新积极性,降低其创业创新的成本和风险,还面临亟待解决关键问题有哪些?
核心观点4:创新人才要引得进、留得住、挖得出
瞿所领:实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及市里面提的创新驱动,我觉得关键点在于有没有创新性人才。缺乏人才是东莞一个大的弱项,因为我们是以制造业为主,大专院校也比较少。在这个前提下,怎样把人才引进来,引得进、用得上、留得住,这都是东莞的企业需要注意的。在这方面政府已经出台了很多政策,比如东莞在很多地方都推出了或者即将推出创业、创投基金,我想这是一个很好的吸引人才的方式。如果我们自己的人才不够就吸引外地的人才来,吸引外地的人才来就要给他很好的条件、环境。但除了政府在拉动,企业也要主动,全社会要推动,形成合力共同打造一个宜居宜创的城市。
魏龙:我很认同瞿总所讲的观念,东莞目前的现状想跟北上广深抢人才不现实,但是可以采取合作的方式,跟这些科研院所、机构合作,大家共赢、分成,形式可以多样化,人才利用的商业模式多样化。在不能让他在这里长期定居的情况下,也能借用其智慧,这是比较现实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将现有的人才和资本的能力发挥出来,推动本土“富二代”们变成“创二代”。我跟一些“富二代”聊,由于父辈的第一桶金可能是房地产积累起来的,形成了路径依赖,比较少有人愿意把钱拿出来搞科研创新,这极大限制了东莞的本土创新。这方面希望政府能做得更多,出台相关政策营造鼓励创新的环境,多给一些观念上的指导给这些企业。
李中延:对于人才与创新的关系,我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这些年,从国家到省到市,都非常重视创新,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对人才的鼓励。比如我们广东省每年拿出100亿,从国外导入创新团队,每年不低于20家,并且市里面还有1:1配套。迈科之所以近年来发展这么快,也得益于这方面非常重视:2014年我们拿下了广东省第四批创新团队,2015年又拿来第五批,并且现在我们正在筹备广东省第六批创新团队,目前正在准备申请之中。可以说这几年的人才都是全球绝对领先的团队,也带来新技术的突飞猛进。所以说,要创新,对于有实力的优秀企业来说,还得从全球导入绝对领先的并且可以规模化生产的优秀技术、优秀团队,到广东、到东莞来发展壮大。
核心观点5:创新不是“盲目的”创新
何思模:说实在话,总结东莞现在所有比较优秀的企业,其实它的创新都早就已经走在了前面。非常可喜的是,现在政府对创新驱动开始越加认同,国家更加重视了,但对企业来说,创新是有很大的风险的,需要总体论证把关。在5年前的两会上我就讲过,企业不创新肯定是等死,但是对一部分企业来说盲目的创新,不好好做调研论证就大干特干,也可能是找死。现在都说创新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包含很多内容,并不是企业搞个实验室,做点技术研发就是创新。因为除了技术创新还有管理创新、品牌创新、市场和营销模式创新等等,企业在某一阶段到底在哪一环节发力?这个度要把握好。不过,可以肯定的是,创新需要持续的大笔投入,我们企业每年的研发投入、创新资金已经占到净利润相当一部分的规模了。
郑耀南: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创新过程中不能盲目。首先最关键的是企业领袖怎么去创新。如果老板不是创新型的人才,只是因为历史因素赚了很多钱,这时候应该让企业真正职业经理人化。或者提升自身素质,这一点东莞就有莞商学院等多种平台可以实现,这样才能促使整个企业的观念、人才、研发以及各个板块的转变。另外,如果是创新一个不专业的领域,或者是创新一个没有从事过的行业,或者是听别人说价值很好就去创新的话,没有真正了解这件事情背后要做什么,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以前做企业叫大而全,把企业做大做多都能赚钱,有投入就会有回报,但现在“大而全”已经不能包打天下,反而专业化、小而美的公司做得非常好。
核心观点6:知识产权保护短板亟待补全
郑耀南:在鼓励创新方面,政府做了很多来降低创新的风险,但这里我想着重提一下知识产权保护还亟待加强的问题。创新有一个很重要的根基,就是创新之后得到的回报是否是可持续的回报。如果你创新的东西被别人轻易模仿和抄袭,还不能很好地维权,企业家也就没必要那么大手笔投入创新。久而久之,大家都习惯于简单地做一些外观创新,因为投入成本低,被侵权了也无所谓。而真正做专利创新的人,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却被别人抄袭和模仿,这样付出代价是非常大的。因此,当企业被侵权之后,政府可不可以帮助企业快速维权,这对创新积极性至关重要。我有一个朋友前年被人家侵权,官司打了两年还没有结案,等到结案的时候可能这个专利对他来说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已经过了赚钱的时期,特别是涉及到异地维权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