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张家港:从“制造”到“智造”

2016-02-24 00:00:00 来源:半月谈

新常态下,中国制造进入结构调整阵痛期,智能化成为工业经济新的突破口。然而,关键技术缺失、专业人才匮乏、融资渠道窄、市场掌控力弱等现实问题将传统制造企业推入不想改、不会改之困境。江苏张家港市坚持“智能化升级传统产业+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双轮驱动,夯实技术支撑,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企业智能化转型初显成效。从“制造”到“智造”,一字之差的奥秘耐人寻味。

锁定两大战略支点

张家港是全国制造业重镇,拥有冶金、纺织、机电、化工、食品等传统支柱产业,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化学制品等先进制造业,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工业体系,2014年工业总产值达5630.85亿元。近年来,受产能过剩等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制造业面临日渐紧迫的转型压力。

张家港市委书记姚林荣表示,张家港发展智能制造既有良好的产业基础,亦有刻不容缓的现实需求。政府和企业要协同推进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升级,同时发展高端智能装备,构建蓝海产业,刷新张家港制造业图谱。

创建于1956年的江苏东渡纺织集团是张家港传统支柱产业智能化升级的缩影。“只要找到路,就不怕路遥远。”东渡纺织集团党委副书记徐艳说,过去企业采用手工排料制板,效率低、能耗大;自从引进智能设计软件后,效率提高10%~15%,能耗降低10%。

采用先进技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出具有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高端智能装备,是张家港推进智能制造的另一主攻方向。从事液体食品包装的江苏新美星包装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建锋介绍,企业的无菌包装数字化车间涵盖了全球液体食品尖端智能化包装技术,推动我国高速PET瓶液态奶无菌包装技术实现质的飞跃,缩短了我国高端液体包装装备与国际一流设备的差距。

凭借高端、高质的智能化产品,新美星相继成为可口可乐、达能、雀巢、娃哈哈、康师傅等国内外知名饮料企业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新美星生产的饮料、酒类等系列液体冷热灌装生产线,已获得30余项“中国第一”,推动整个行业由手工、半手工时代向全自动时代过渡。

政府变身“梦想保姆”

发展智能制造是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现实需求,而其中,政府作用的界定和发挥至关重要。对此,姚林荣打了一个形象比喻,张家港市政府如同企业身边的“梦想保姆”,助力企业实现“数字车间”“智能工厂”“智慧企业”梦想。

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是大多企业推进智能制造面临的拦路虎,张家港为企业提供三大嫁妆,破解智能化升级“三缺”难题。

嫁妆一:张家港市中小企业发展与服务联盟。2014年8月,张家港市中小企业发展与服务联盟成立,为全市中小微企业提供政务代理、科技创新、技术检测、融资担保、法律咨询、商务平台建设等服务,发挥“娘家”作用。

嫁妆二:高水平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围绕全市智能装备、智能电网、节能环保、锂电等新兴产业,张家港推动建设十大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全国领先的高水平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为企业破解技术难题。

嫁妆三:合作交流平台。张家港印发了《2014年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化项目对接信息汇总》《2014年张家港市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合作需求汇总》和《科技成果项目选编》,为8家产业技术研究院的68项产业化项目、相关产业上下游企业的70项产品、26家国内重点高校院所的166项最新科技成果项目和107项企业的技术需求搭建合作交流平台。

张家港还引进了哈工大张家港研究院、清华大学智能电力研究院、苏大工研院等机构,实现产业、企业需求与研究院技术优势的精准对接。“2014年10月,由我院自主研发的拉丝模清洗分选自动化改造系统交付骏马集团,这一系统利用机器人视觉技术,改变了人工辨别模具代码的传统做法,实际生产中减少人工30%以上。”哈工大(张家港)智能装备及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研究院项目部副部长陆源说,双方合作的钢帘线物流自动化改造项目正在论证中,同时开展智能装备相关技术合作的企业还有张家港宏宝集团、张家港国泰集团和沙钢集团等。

人才资源锻造技术竞争力

张家港始终将人才培育与产业发展“捆绑”在一起,该市立足产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引进创新型人才和先进技术,形成技术武装人才、人才引领产业、产业集聚人才的良性循环。

在推进智能制造过程中,企业往往陷入不会改的技术困境。张家港围绕重点产业,搭建“检测——标准——研发”三位一体的产业共性技术服务平台。

位于沙洲湖科创园的哈工大(张家港)智能装备及新材料技术产业化研究院,2014年投运以来,依托哈工大的学科优势和张家港市政府的资源优势,先后孵化出哈工药机、哈工机器人等高新技术企业,并与骏马集团、国泰酒店就智能装备相关技术达成合作协议。“研究院开展企业关键性技术难题、智能制造关键共性技术攻关,为企业发展智能制造提供技术支撑的同时,也增强了研究院的研发实力。”张家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跃说。

以人才引领社会经济发展,这是人才引进的题中之义。2013年,张家港在全国率先推出“人才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打破人才数量崇拜,形成“人才项目引进—筛选优良种子—培养产业转型升级活力因子”的科学生态系统。截至目前,张家港自主培育“千人计划”人才11名,引进“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化项目82个。到2015年底,全市新增领军人才团队85个以上、“姑苏”以上人才25名左右、“千人计划”专家产业化项目35个。

张家港还注重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建立“订单式培养”“研究生工作站”等人才对接机制,实现人才与企业“嫁接”式发展。东渡纺织集团与苏州大学、河海大学、江南大学、东华大学等高校深度合作,建立企业研究生合作站,共同开展纺织服装精细化智能生产管理系统的研究。2013年东渡纺织集团与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共

同建立的生态纺织服装研发检测中心,已实现发明专利8项,其中双方共同研发的荧光面料投入生产后取得较好效果。

“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并最终激发人才的活力因子,才能让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着。”姚林荣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