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存储网

制造业转型呼唤企业家精神重塑

2016-01-06 00:00:00 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经济运行发展,改革开放初期或有两条主要线索。一条是专业市场发展,另一条是制造业发展。但在随后发展中,制造业这条线索显然更为重要,企业家精神则始终是坚实支撑。

制造业承载着浙江人的光荣和梦想。我1986年在绍兴县调研农村工业化,目睹车间围墙尚未砌好,地坪尚未浇铺,机器已然轰鸣。浙江缺乏自然矿产资源,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起步发展,围绕制造业而展开是题中应有之义。1978年,浙江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14位,至上世纪90年代初即上升至全国第4位。2005年,浙江制造业产值更是占到了全国10.9%。

即使在未来,制造业仍将是浙江经济的坚实基石。一方面是浙江人口密度较高,一个较小的第三产业能服务于一个相对较大的经济社会,典型者如快递哥于较小半径内即可收送较多快件,提供低价格的优质服务。

另一方面是浙江制造业面向全国和全球,多数地方的服务业则以服务本地为主,就市场空间而言较难与制造业匹敌。这些状况决定了浙江区域经济的制造业比重将长期相对高一些,不能照搬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变动经验来进行分析评价。至于近几年浙江服务业比重上升较快,系经济下行期的收缩性结构变动所致,是阶段性状况。

浙江发展的一个重要目标,是积极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高地。省委早在2000年末的“十五建议”中就提出,“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地”。2008年国务院长三角指导意见进一步提出,“把长江三角洲地区建设成为全球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针对当前浙江出口已约占全球1.4%的状况,我们应积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迈进。

关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思路、对策举措等,已见之于相关政府文件,自不必赘言。需强调指出的是,浙江制造业当前仍相当程度地落后于发达经济体,工业4.0对我们来说尚是奢谈,但这也构成了浙江制造业弯道超车的后发优势。我们可以有相当明晰的发展图景,而不需承担原本应支付的试错成本;我们可以打破一大堆坛坛罐罐,而不必支付高额的重置成本;我们可以借助强者肩膀攀登到一个较高水平,而只须支付相对较低的学习成本。

企业家精神是是发挥上述后发优势的基本支撑,也是浙江最宝贵的财富。浙江缺煤少铁无油,人口高密度分布,地理空间亦日益稀缺。浙江经济能快速发展,关键是一大批企业家脱颖而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榜单,浙江连续16年居第1。浙江企业家精神当前正在发生脱胎换骨式变化,或可有以下四方面归纳。

主体转型,从草根创业到精英创业。一大批草根企业家历经市场经济锤炼,已经或正在成长为精英。萧山宝盛集团沈董事长,与我同年进建筑公司做泥水匠。如今我仍一介书生,沈董已是领导着一家从建筑起步,数次转型,具有五大经营板块,销售收入近40亿元大企业的业界元老。一批高学历,高智商和高情商的新锐企业家,正在日益成为浙商生力军。

目标转型,从制造产品到创造价值。1971年,我所在中学创建校办工厂,在教学楼外翻砂铸造机械零件,物理和数学老师白皙的脸庞被炉火映得通红,洋溢着产品出炉的喜悦。而20多年后缙云县骨科医师林绿高创办拉床企业时,想着是如何让客户满意,通过替客户创造价值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林把目标定位于高档拉床, 2015年有数台单价高达500万元以上的拉床出货。

方式转型,从粗放外延发展到集约内涵发展。五六年前,桐乡一家企业因为缺地,技改项目迟迟难以上马。我说,为什么不能盖多层厂房,企业老总告诉我,多层厂房增加成本,缺少竞争力。前年又遇到这位企业家,他告诉我,技改项目即将上马,这回是多层厂房。我在吴兴区也了解到,企业把卧式压机改为立式,占地面积大幅减少。

行为转型,从勇气和运气主导到知识和智慧主导。我接触多位企业家,对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创业,都说靠的是求温饱的勇气,加之遇上了中国经济狂飙突进好运。然而当我坐在乐清永固集团老总,36岁的郑革对面时,猛然觉得那个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郑革毕业于浙工大,他的企业这几年进占特高压领域,攻克以铝代铁技术,拓展产业链,布局全国,增产不增人,2015年第3季度,销售收入虽然同比持平,但产量和利润均增长10%多。

浙江制造业发展面临很多选择。诸如总部型制造业,服务型制造业,网络型制造业,价值型制造业,品质型制造业,及其相互之间的融合等,都应该是发展方向。尤其是模块型制造业亦可做一些深入研究,即模块化发展制造、设计、营销、售后等诸单元,以企业家为统领,以物流和信息网络为联系,整合提升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促进浙江经济达到新的发展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