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年,“低空经济”被连续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人机应用场景加速落地,市场对飞手的需求愈加显著,带动了无人机操控员执照报考人数的持续增长。
然而,大批行业新人在投入高额学费后,却面临“毕业即失业”的窘境。他们很快发现,“有证”只是拿到了行业入场券,“仅仅会飞”远无法满足岗位需求。卷入考证热潮的行业新人们聚集在“高薪飞手”的宣传帖下追问:被寄予厚望的无人机考证,究竟是新的职业风口,还是一场骗局?
随着行业监管趋严、岗位需求饱和,这场持续数年的培训热潮正迎来理性回调的拐点。
证书泡沫下的就业困局
"花了12800元考取UTC证书,投了30份简历却无人问津"——某培训机构学员的吐槽揭开了行业残酷真相。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无人机驾驶员执照持证人数突破18万,但相关岗位需求仅6万余个,供需失衡导致近七成持证者被迫转行。更讽刺的是,部分机构鼓吹的"航拍日入3000元",在现实中被压缩至300-500元且接单艰难,短视频平台上的"飞手暴富神话"多是机构精心设计的营销剧本。
行业乱象触目惊心
调查发现,某些培训机构的教学资质存疑,用5天速成班应付民航局要求的44课时培训。某地市场监管部门抽查显示,37%的机构存在虚假就业率宣传,将外卖骑手、快递员等岗位强行计入"无人机相关就业"。更隐蔽的是学费分期陷阱——部分机构与网贷平台合作,学员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背上高息贷款,即使未就业仍需按期还款。
回归理性的三大趋势
政策层面,民航局新规将理论考试通过率控制在65%左右,终结了过去"交钱保过"的乱象。市场需求端,电力巡检、农业植保等企业更倾向招聘有200小时以上实操经验的飞手,而非仅有纸质证书的新人。头部培训机构已开始转型,大疆教育推出"培训+实习+就业"闭环服务,要求学员必须完成50小时真机飞行才能获得推荐资格。
这场行业降温未必是坏事。当潮水退去,那些真正热爱航空、愿意深耕行业的飞手反而获得更纯净的发展空间。某农用无人机企业技术总监说得好:"我们需要的是能诊断作物病虫害的飞手,不是只会按起降按钮的持证员。"或许,无人机培训该从造梦时代回归价值本位了。
“包就业”骗局?
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专门花1.2万元选了“包就业套餐”,但实际考证通过后只经机构介绍到一家公司实习了3天,最终还得靠自己投简历。而好岗位更看重工作经验,机构“包就业”合同形同废纸,“感觉自己被骗了”。学员们对“无人机考证是新骗局”的指控,大多将板子打在了“包就业”的宣传卖点上。
“类比汽车驾校,‘包通过’驾驶证后,还包管找工作吗?”一位培训业内人士反问,对于学员一边倒地指责某些机构“诈骗”,他也感到十分无奈。“培训机构和考生都应该清楚,考证和就业能力本就是两回事。”
一家无人机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之所以在招生时强调“保障就业”,就是因为竞争太激烈了。对不明就里的参培新人来说,除了比价,就是看哪家提供的服务更“贴心”,而考生花费上万元考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操控员执照(下文称“CAAC执照”),“一半为了储备技能,一半为了就业”。“说白了,包就业的承诺是用来吸引学员的。”
“自产自销”成了行业潜规则。一位从业超过五年的资深飞手透露,一些机构为回避“找工作”承诺,与考证通过的学员签约,直接让其留下做教员,甚至是没有五险一金的兼职教练。“把自己上个月刚学会的技能再教给新人。这样的培训,质量能有多高?”
“目前行业内具备教员培训资质的机构不足10%。”张先生坦言,行业进入门槛并不高,投入三四十万元,买十几台教练机,再请七八位教员,申请固定空域后,便可以开门招生,而机构所需培训资质很多通过“挂靠”“加盟”等方式来实现。一些新晋培训机构,即便拿到授权认证,教学质量也难以保证。“先不说能不能找到工作,考试通过率或许都是问题。”
在张先生看来,更严峻的行业困境在于“低价内卷”。据不完全统计,以中型多旋翼为例,视距内执照的培训费用市场价通常在1万元左右,超视距执照在1万元以上,教员证则相对更高,在2万元上下,这些费用通常包含培训费和首次考试费。在无人机产业发展较早、竞争较为激烈的广东地区,个别机构已将小型视距内执照的考试培训价“卷”到了原市场价格的一半。
“而为了压缩成本、追求利润,个别机构不负责任地压缩培训课时,为了考试而考试。”张先生解释,学员得不到足够的系统学习,尤其在实操飞行环节,如果训练不到位,将难以应对复杂的飞行任务和突发状况。学员通不过考试,直观的损失是“考试费白交了”,而机构还有一笔隐性成本常被忽视,便是人员管理和安全风险成本,“炸一台无人机的成本远高于收一名新生”,如果伤到人更是一场灾难。
相比于“包就业”,张先生认为,培训机构更应该给学员提供真正的职业规划及资源帮助。“大多数学员不清楚自己考证为了什么,甚至不清楚自己要考什么。”张先生举例,不同品牌农业机的操控系统差异,有时比手动挡与自动挡汽车的差别还大,很多奔着农业场景考证的学员,可以不考CAAC执照,但需要取得农业无人机生产厂家培训后颁发的无人机操作证,而这些“门道儿”往往并不为新人所知,需要机构根据学员自身情况和诉求助其进一步规划,从而离“就业”更近一步。